60-70
学校的学生他们都得哀嚎,卫煊却说……他会背了?
大约是看他脸色不是很对,卫煊又补了一句:“只是会背而已。”华夏文言文是需要进行翻译的,这一点卫煊倒是没学过。
骆清逸很抓狂:“你怎么就会背了呢,我原本还设想着一边教你读音一边给你翻译意思,啊啊啊啊啊,你让我丢失了一次教学机会!”
卫煊忍不住笑,他可算是知道了,骆清逸为了华夏的未来回来教学是真的,喜欢这个身份赋予的任务而已是真的。
“笑什么笑,不准笑。”骆清逸不甘心,“再笑我就去把你们的考试题目改了,默写《离骚》部分诗词,就问你怕不怕!”
“怕死了。”卫煊安抚他,“骆老师,我只背了文章,不懂文意,你不是常说要两者兼通吗,介意来教教我吗?”
“看在你好学的份上,”骆清逸扬起下巴,忍不住笑场了,“拿起纸笔准备做笔记吧!”
于是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让这个新学华夏文的学生“全文理解”了文意。
第63章 六十三
原本只是打算调笑一番,骆清逸很快就发现卫煊的记忆力好得出奇——自从卫煊能阅读大部分的华夏文字之后,他记这些的速度越来越快,记忆力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强大。
只要不是拿文言文原文给给他,基本上就没有他背不下来的。
不过骆清逸也发现,卫煊的背是真的只有“背”,是不理解内容的死记硬背。
“就算是文理分科的时期不需要学习这么多,你这个记忆力也是逆天的。”骆清逸说道。“你现在读写都不成问题了,其实已经达到毕业标准了。”速成班的主要目的就是快速学习华夏文字的读和写,能理解常用文字的意思,卫煊有骆清逸帮忙,已经超过这个要求,往“理解部分文章含义”方面发展了。
骆清逸看着他,搓着手跃跃欲试:“看着你这个样子,我老想着去换试题。”老想换个高难度一些的试题让他体验一些遇到困难的感觉。而且难得这一届的兵哥哥们对华夏有了兴趣并且华夏语学得那么好,不夹带些私活让他们接触得更多简直让人难受。
卫煊看了他一会儿,竟说道:“就你前晚弄的那套题?你当时没关终端,我看了两眼,那不是你故意给我们放水的吗。”
一个老师,除了忌讳别人说他的学生的坏话之外,就是被人质疑他的出题不行。
卫煊的这句话一出口,可不就是“你出的这张卷不行”的延伸意义嘛。所以这话简直就是捅了马蜂窝,骆清逸当时就瞪眼了:“你等着吧,要是这次你们班超过半数不及格,我就告诉他们是你害的。”说着便哼着曲儿上了楼。
卫煊听着楼上滴滴答答的声音,没忍住噗嗤笑了出来。
虽然有点对不起兄弟,但是他确实觉得那一套题很简单,相信以他们的状态,应该能答出来,至于那些从政的……这些人本来就是“文科”,背一些小内容就更容易了。
所以卫煊没有任何的负罪感,甚至走到骆清逸的房门前敲了敲:“需要我帮忙吗?”帮你鉴定一下题目难易?
“不用了。”门里传出骆清逸干劲十足的声音,“这一次可不能再被泄题了。”说得好像还很严重。
卫煊笑了笑,便不再强求。
而还不知道自己大难临头的兵哥哥们此时此刻正在宿舍里上网——平日在部队里他们能上网的时间有限,来华夏大半年算是他们最舒服的一段日子了,他们的上网时间比平日多了一倍有余——因为身处华夏,逛一下华夏的网站也成了他们的日常,渐渐的听、读能力也在稳步上升,就是写不不顺畅,平日里很少评论留言。
“端午祭”这个活动在他们知道有这个节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当时他们还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人过一个节日,直到他们那天早起晨训之后看了眼直播。
然后一不小心看完了整个过程。
这些节目或有夸大成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抗争,讲述的是一个诗意的时代的开启。
最重要的是后人能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把它演绎出来。
而为国为民,从来都是能戳中兵哥哥们心头的利器。
一不小心,白天和晚上的两场演出,就在兵哥们的心中留下了身影,而这个身影的名字,叫做“华夏”。
因为不了解,所以看到只字片语,而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在接触不到更多的消息的时候,就会以偏概全,自己去脑补很多“真相”,然后自我感动。
一时之间,他们对华夏的这些节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他们,当时看了两场直播的外星友人也是这么想的。
一开始守着节日的只有聆音的粉丝,两场节目无论是排序还是内容都完美得让人挑不出缺点——华夏人内部倒是有不同的撕点,而联邦粉丝只有“你为什么要开撕这么完美的作品”这一懵逼的想法——因为第一个表演项目的聆音,这个表演又如此深入人心,经过十八层粉丝滤镜之后就变成了“华夏完美无瑕的端午祭”。
再怎么理智,一个粉丝圈里也总要不理智的人,他们在超话中无所顾忌地谈论这件事,把聆音的曲子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聆音的粉丝又多,一来二往,这个话题自然就上了热搜。
前两天热搜排行榜上没什么重量级明星,自然没人去竞争,但是如今过了两天大伙儿再刷排行榜,你聆音还在上面,这呆得未免也太久了,还给不给别人炒作机会了?
于是不仅仅是聆音的黑子,聆音的竞争者们雇佣的水军也蜂拥而来,一齐上场了。
【这都是什么鬼玩意儿,聆音这是干什么事都能成为你们大惊小怪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