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00

msp;汉武帝得知此事,遣大将李广利率军攻打大宛国。大宛国最终不敌,同意与汉朝议和, 并上供良马三千匹。①

  大宛马及其良驹汗血宝马至此名扬中原,时至东晋仍是众人渴求的好马。

  月月一直从西域采购香料,与西域诸国的商人保持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东晋因为偏安江南,没有优质的马场培养马匹,是以和北方异族对战时,常常在马战输人一头。

  祝英民深知此情,特意拜托月月为他寻觅良马。

  和月月有着多年贸易关系的西域商人这日送来消息,他手中有五百匹大宛马可以出售给她,但是他只负责送至兰州附近,后续的运输由月月承担。

  五百匹大宛马从大宛国启程,送达兰州还剩几匹实乃未知。

  但是祝英民对此结果已然十分满意, 百忙之中特意亲自前往建康城外的山脚小院, 拜托月月前往兰州接应。

  *

  “英民说是回来述职,其实是为了找你的吧?”谢道韫和月月的关系本就不错, 后来月月应她之邀前往尼山书院授课,两人的关系便愈加亲近。

  在谢道韫心中,王家这么多妯娌,和她关系最好的便是月月。

  祝英民述职结束返回陇南的两日后, 谢道韫便拜访了月月的山脚小院。

  月月亲自为谢道韫斟了杯茶:“果然没有什么事能瞒得住你。”

  “我总觉得英民他们在做什么大事, ”谢道韫凝注着月月的脸,幽幽道, “你知道他和谢玄究竟在做什么吗?”

  “不是在北伐吗?”月月淡然道,“他们一个镇守陇南,一个镇守许昌,不就是为了能够北伐成功,将北方的失地收回吗?”

  谢道韫却道:“你该知道的,朝中各路人马之中,并没有几个真心想问收复北地失地,还原晋朝疆土的人。”

  她这话说得大胆又直白,若非将月月当成自己人,并不会将这血淋淋的事实宣之于口。@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毕竟朝廷表现出来的风向还是支持北伐,收复失地的。

  这也是被异族统治的北方汉人打从心里期待东晋朝廷的原因。

  所以东晋上层虽然不想真的实现北伐,却也不会真的表露出来的原因。

  “但他们却是真心的。”月月答道。

  谢道韫摇头道:“少年人的真心,又能维持几时?”

  她对此并不看好。

  “不论是符氏的秦国,还是慕容氏的燕国,如果不将他们的抵挡在淮泗一线,而是任其发展,他们迟早会率兵南下的。”月月认真道。

  谢道韫道:“那就将他们挡在淮泗一线便是,何必做北伐这等无用功?没有朝廷的全力支持,他们哪里来的兵和粮继续?”

  月月摇头道:“将他们抵挡在淮泗一线说得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但控制不住,本就从北地南迁的北方士族,和本地南方士族,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出海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谢道韫垂眸道:“总不至于如此。”

  “道韫姐姐,你真的相信吗?”月月紧紧盯着谢道韫,她不信能养出谢玄的谢家培养出来的女儿,想不到这一层。

  谢道韫缓缓抬起头,突然笑道:“英月,你是不是也参与其中了?朝廷既然不愿意在北伐一事过多支出,但是七弟和英民那里却频传捷报,定然是有人暗中支持。那个人应该是你吧?”

  她早已猜到这一点,原本不想点明,但是今日她和月月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她觉得自己已没有继续“无知”的必要。

  “我早知以姐姐的聪慧,这些事终究是瞒不住你的。”月月大方承认。

  谢道韫环视她们身处的清幽小院,问道:“所有人都觉得这些年你一直待在这里深居简出,你实际上待在这里的时间应该不多吧。”

  “还是挺多的,”月月觉得这件事她的解释清楚,“在前往尼山书院授课前,我是很少踏出这间小院的。”

  谢道韫失笑道:“没成想,竟是我将你‘带坏’的。”

  “这话严重了,”月月连连摆手,“‘带坏’二字又是从何说起?只不过是亲眼看到了民生之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你是说途经大岩山是打劫我们的那群山贼?”这件事对于谢道韫来说,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了,若不是月月提及,她都快忘了这件小事。

  回忆起当时的细节后,谢道韫摇头道:“没想到一切竟是因此而起。”

  从这里开始回想,谢道韫成功将谢玄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串联在一起,她总算明白为何出身世家大族的他心态会有如此转变,原来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他们走了一条非常难走的路。”谢道韫叹息道。

  月月道:“再难走的路,总要有人走呀。”

  “你倒是想得开。”谢道韫看着月月平静的面容,不由感慨道。

  月月笑道:“我孤身一人,不像姐姐夫妻和睦、儿女成群,自然不用考虑他人。”

  谢道韫听到“夫妻和睦”四个字时,面容一滞,冷笑出声道:“呵,守着块木头生活,谈什么和睦不和睦的。”

  她看不上王凝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她和月月熟悉后,表现出来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