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


  父皇刚才不是想给她赐婚,而是担心她会对何司丞有什么想法。

  这个小孩,难道真的是父皇在外面的儿子?不对,后辈的话,难道是长兄在外生的?看这个小孩的年纪,长兄是十岁就让人生了娃?

  “公主。”内侍低着身子提醒,“陛下让您先去见大田令。”

  大田令掌管田地,拿到棉纺差事的开头是要先找耕地,将棉花种上去。

  春阳公主斗志满满的去了。这个事比糖坊更有趣,过些日子她还能找借口跟父皇要两个属官,跟着她的嘛,还是宫里的女官比较方便。

  刚进十二月,一场鹅毛雪悄无声息又热热闹闹的下到了咸阳及其以北的骊山,何淼推开窗户看到外面的山都成白的了,瞬间兴奋。

  窗外还在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上乌云低垂,不知还有多少雪花蓄积在云里。

  现代网友一看这个,也跟着兴奋了。除非在东北,北方地区很少见有这样大雪的,偶尔下场雪都是吝啬无比抠抠搜搜的。

  【这雪可太实在了,别说打雪仗,堆雪房子都可以。】

  【大秦的雪,也和大秦一样,有着那股子远古的苍茫直率感。】

  何淼穿上真皮的保暖衣服,戴上皮帽子,两只手戴着皮手套,打扮得跟一只狗熊似的踩着嘎吱嘎吱的雪走向山里发现温泉的地方。

  上次跟扶苏来骊山看过之后,何淼就顺势重新住在了骊山官员居住区,到现在也有小半个月了。

  当然也有正好待在骊山避开赵高对他憋着的坏,什么时候陛下彻底处罚掉赵高,他什么时候才能放心。

  一阵风卷着地上的雪,雪沙扑面而来。何淼的一只脚踩进去没有扒出来,使了吃奶的劲,一个屁股蹲倒在雪窝里。

  “司丞大人。”有人喊着,放下肩上扛的木头跑过来,将何淼扶起。

  “涂,下这么大的雪你们还要干活儿啊?”来人是骊山役夫,涂,因为经常跟着英布的好兄弟林一起干活儿,何淼对他印象深刻。

  林还是骊山役囚,何淼没有捞他,不过他有被何淼捞起来的英布护着,日子过得也比其他普通役囚好得多了。

  涂等司丞站好,才放开手,憨憨一笑:“刘长史说了,把这些木材运到汤泉那边就可以回去吃豆腐菜了。今儿个每人还有一大块那个、南瓜,是上官们给我们雪天甜嘴的。”

  是的,刘长史,跟王离在咸阳芷阳等地传授了火炕之法后,刘邦升职了,而且以后火炕的普及都要刘邦主管。

  刘邦因此非常得意,河面结冰之后不能造炕,他人就回了骊山,回来之后发现自己跟公子平级,就把公子做不完的事给揽了过去。

  第174章 一起洗

  比如汤泉的各项材料进出等各项杂事, 都是刘邦安排的。

  把这点上是强项的萧何都衬得不那么出彩了。

  萧何呢,也犯不上跟刘邦在这点上争取表现,回来骊山之后, 多从事一些计算的杂事,也很得心应手。

  就是有点想家, 撺掇刘邦跟公子提,公子却直接把他们回家的日子推倒了开春化冻之后, 似乎并不想让他们离开。

  萧何感觉不太对,其实从头串起来的话, 他和刘邦的升职历程都透着一股不对劲。比如在咸阳做官, 好像是不能让他们离开咸阳似的必须在这儿当官。

  刘邦大咧咧的,对萧何的分析不以为意。

  “咱们是什么人啊,还必须都让咱们在咸阳当着官监视着咱们?”刘邦收拾自己的东西, 其实他也想在彻底冷下来之前回去一趟的,担心吕雉和闺女没吃的。

  不过在被公子强留之后, 只好把自己两个月攒下来的钱让来往于咸阳和泗水郡的信使捎回去。

  身在公门, 就不得不抛弃一些小家小业的小感情。

  忠孝不能两全, 儒家还挺会说的。

  何淼听到刘邦这个感触之后, 也是非常佩服的,就是对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前景有点好奇,这样的刘邦在未来不会真的成为一代贤相吧。

  “小司丞, 淼淼诶。”刘邦戴着狗皮帽,顶着风雪走上来, 何淼才看见他怀里还抱着两个大南瓜。

  涂又赶忙地朝刘邦行礼。

  何淼接过去一个南瓜, 扛在肩上跟把子枪似的,涂把自己刚才扔下去的木头扛起来,竟比何淼扛着南瓜还轻松。

  “司丞大人, 这个奴来拿吧。”涂跟何淼说道。

  布巾底下的两只眼睛是不容错认的欢喜,不用问都知道他有多喜欢这个大南瓜了。

  其实说起在骊山种的这些大南瓜,何淼也很高兴很喜欢,摇头拒绝了涂的提议,自己抱着有一米长的大长条南瓜吭哧吭哧踩雪走。

  这些南瓜不仅得到了骊山上下人口的喜欢,连直播间的网友们对它们的结果率都是很惊喜的。在网上求南瓜种子的人不少,生活在现代的很多人都表示,实在没见过南瓜结果的样子能这么疯。

  何淼奶奶给他少的那个南瓜种实在是太能结了,最大的能有成人一根胳膊长,一颗南瓜藤上足足结了三四十个。

  何淼带萧何回来拉水泥那次并没有去看南瓜,是跟扶苏回来的那次一起摘的,据一直守在骊山的李韬说他们之前已经集中采摘过两次了。

  骊山的南瓜只有陛下给何淼的那几颗,不算何淼在南瓜嫩着的时候摘下来炒菜的,总共被李韬摘下来四十五个。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