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胜负已定
二楼外议论纷纷,对苏九冬的诗句有异议之声渐起,而唯有顾容听到了苏九冬的头两句诗句后神色一凛,陷入沉默。
刚才顾容所作诗句,头一句表达的意思便是,江水在月光照射下好似雪珠闪烁,凸显江水平稳流淌而不平静之意。
而苏九冬的两句表达之意却与他相反,重在写湖面平静,静得将天下明月投映而不差分毫。
顾容不知道苏九冬这是否有与他打擂台的嫌疑,但对被她的趣味对应而沉浸其中。
此时的苏九冬并不为外界事物所打扰,任由他人如何评论、产生了如何的看法,苏九冬仍旧毫不理会,埋头写就,挥毫泼墨,口中振振有词:“一江水光万顷秋,天堂人间共圆月。”
最后一个字刚刚念完,苏九冬手里的最后笔划也正好写完,而时间刚刚好过去整整一刻钟。
听闻了最后下联的诗句后,在场众人无不惊讶诧异。
本以为苏九冬江郎才尽,灵气都被刚才的三轮斗诗消耗殆尽了,但苏九冬总是能在最后出现惊奇的转折,叫人瞠目结舌,大吃一惊。
此诗精华全在“一江水光万顷秋”一句。
平静开阔的江面与显现月色的深秋澄澈的夜空上下相映,同样都有明月作为景色,夜空之月是真实,而江面的缥缈残月却更显灵动。
所谓“万顷秋”,则是满江的月色更显仲秋时节之色,短短三个字使得诗句境界得到提升。
还没等苏九冬将写好的诗作书法,展示给楼下布衣馆外的众人,就已经有喝彩声先行:“实在妙句!”
而俶州长史也对苏九冬的诗作给出了自己的评断,以两句陆放翁的诗句作为概括:“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
俶州长史引用的陆游诗句有典故在其中。
当年被称为“仙宗十友”的宋之问在当权者的宴会上因才华出众而得到赏识,以至皇帝将已经赏赐给别人的锦袍又收了回来,转而赏赐给宋之问。
俶州长史用陆游一诗句,以“诗成得袍”称誉苏九冬文采出众斐然,比刚才对顾容的夸赞更甚,明眼人似乎都已经可以预见最后的胜者是谁了。
俶州长史刚才对苏九冬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等夸出口后才意识到泄露了自己的情绪,很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的投票表决,所以只能再次整理心神,收敛了神色。
不过,俶州长史并也不后悔对苏九冬的诗作表达出自己的盛赞之意,若是对有才之人吝啬自己的称赞,那才是大大的暴殄天物。
俶州长史从上首走到苏九冬与顾容二人的书桌前,明明神色淡然,却遮掩不住眼神中的激动快慰。
“时间已至,山秀小姐与顾公子各得妙诗佳句,我等与会之人亦是有机会欣赏高才之人同台竞技,何其有幸。”
能在此次斗诗会发现苏九冬与顾容这样的有才之士,实属难能可贵。
因此,俶州长史决定待此次斗诗会结束后编写一本《斗诗合集》,将参与斗诗会文客的妙诗佳句记录其中,苏九冬与顾容的更是要重篇幅描写。
俶州长史转向秦掌柜,吩咐道:“秦掌柜,现在可以开始领人投票了。”
加赛进行到投票的程序,已然是最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全因为除了二楼参加斗诗会的文客之外,等候在望江楼外、布衣馆外的群众百姓人数之巨。
若要召集投票、唱票、计数等一系列流程下来,没有半个时辰以上的时间是汇总不完的。
所以秦掌柜只能叫上布衣馆内的所有店伙计,及俶州长史带来的官差,一起对投票进行收取、汇总与统计的工作。
围观人群见进行到投票的环节,当即自发的排好队伍,逐个在秦掌柜准备好的投票桌前写下自己心仪的冠军人选之字,投出自己的宝贵一票。
群众们写冠军人选之字时并不写苏九冬的“山秀”或顾容的名字,而是仿照他们二人刚才抽签时写的字。
支持苏九冬之人写“真”字,取与苏九冬同意的意思,而支持顾容的人也与他一样写了“意”字。
由于收集及后续的统计投票工作实在进行过久,俶州长史便让秦掌柜自己先统计二楼上的与会之人的投票。
参加今日这场最后斗诗会的文客一共十五人,不算苏九冬与顾容,只有十三人,统计起来时间快,而且不必担忧投票结果会出现平票的现象。
由于苏九冬与顾容需要避嫌,不能让他二人直接知晓与会之人的投票结果,于是俶州长史便将苏九冬、顾容以及一旁观战的温以恒引去三楼入座等候。
“还请山秀小姐、顾公子及温……公子随本官去往三层客房歇息吧。”
沉默许久的温以恒对俶州长史纠正道:“俶州长史大人仅唤在下为子初即可。”
俶州长史诚惶诚恐的点头答应,但还是依旧将温以恒唤作“温.公子”,不敢直呼字。
望江楼外,今夜来布衣馆观战的群众竟高达九百多人。这样近千人的汇总统计工作量实在巨大,所以等待投票的结果是漫长的。
但好在望江楼二楼内的十三人投票工作没有外面的繁重,所以等候在三楼的四人很快就得知了二楼文客们投票的结果。
秦掌柜捧着投票的纸张、檀香木盒及投票结果上了三楼,才与俶州长史转去偏厅进行了他们二人的最后投票。
俶州长史将苏九冬与顾容、温以恒带回了二楼,才由俶州长史当众宣布文客们刚才进行投票的结果。
俶州长史将檀香木盒放在书桌前,郑重其事的宣布道:“此檀香木盒内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