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r />   也挺好!

  第118章 说好的严父慈母

  进京这几年发生了许多事情,贺文嘉跟渔娘说,他感觉自己在往前走,有时候也被推着往前走,一年又一年,今天家人亲朋相聚,他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渔娘何尝不是如此,当年进京时他们两人还十分稚嫩,现在也在京城扎根立足了,还能稍稍庇佑身边亲近的人。

  “贺文嘉,咱们俩这些年,还算做得不错吧。”

  “嗯,我做得一般,你,尤其好。”

  渔娘扭头看他,眉梢眼角都是笑。

  可是在风云涌动的天子脚下,要想持续站稳脚跟,不被推倒,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小夫妻两人跟亲朋好友亲热了几日,对自己手里的差事依然要全力以赴,还要时时关注宫中和朝廷的动向。

  十月一过,天气一日比一日冷,待到冬至后,渔娘把家中长辈送到温泉庄子住几日,她回京时碰到田家的车队。

  田家回京带的行李很多,一行数过去十多辆马车,看起来风尘仆仆,一猜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日夜兼程低头赶路过来的,顾不得容貌。

  从叙州府来京城,路上若是想轻松些,坐船肯定是首选。可坐船花费的时间多,田知府回京等不得,肯定是不走水路。

  再说,田知府夫人是姚炳姚大人的侄女,姚夫人出身陕西潼关,他们夫妻一去叙州府就是六年,这次回京,田夫人若是想回娘家一趟,走陆路比走水路顺利多了。

  这么一盘算,渔娘几乎都能猜到田知府一家走哪条路回京。

  渔娘今日休息,不着急回京,吩咐马夫往后退一退,让田家人先进城。

  田家的管家看到了,忙去禀报老爷夫人,田知府只说知道了。

  天夫人姚氏笑道:“你自来对贺家梅家那一对小儿女十分喜欢,今儿怎么就这般疏离?”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反而要疏离些才好。我做的都是掉脑袋的事,平白牵扯他们做什么。”

  姚氏轻叹:“老爷做的都是大事,我一个妇人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照顾照顾家里罢了。”

  田国柱握住姚氏的手:“我心里有成算,你只管在家等我,我一定安安稳稳办完差事回家。”

  “好,我信你。”

  不信也没其他办法了。

  他们夫妻知道这次进京处境艰难,怕祸及儿女,他们把几个孩子都送到潼关姚氏。有姚氏庇护着,至少在潼关,没人敢害他们。

  渔娘跟田国柱也算有默契,两人不相见,各自管好各自的事情吧。

  也是因为田国柱的态度,渔娘心里几乎已经确定,田大人去浙江,应是不会牵扯上贺文嘉。

  渔娘才归家,半下午京城下起了大雪,渔娘在家看书,等到傍晚贺文嘉还不回来。

  “夫人,您是双身子的人了,可饿不得,您就别等了。”

  “知道了,上菜吧。”

  渔娘独自用完晚食,外面天色昏暗,渔娘不想看书,把小林氏叫来说说话。

  正巧了,小林氏正有话想跟夫人说呢。

  小林氏笑道:“头一件事就是给小主子找奶娘的事。原来我们准备了三个奶妈妈,老夫人来了后从家里带了两个咱们自家的来。”带来的那两个开奶都一个多月了,如今都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们如今都在喂自家孩子,等三四个月后咱们小主子降生,正正好续上。”

  “有五个备选?”

  “正是,名单在这儿。”

  小林氏送上准备好的名单,单子上头一个就是阿朱。

  “阿朱还没到日子吧。”

  “估摸着腊月里能生。原本名单里没有阿朱,阿朱自己愿意,加上阿朱婆家大嫂也在奶孩子,顺便能替她照看,想了想,就把她的名字添上去了。”

  小林氏笑着道:“阿朱打小陪着您长大,到底情分跟外头的人不一样,选她,咱们也放心。”

  渔娘平日里要去国子监教书,在家还要教弟子,得闲了还要读书,料理家中人情来往之事,靠自己奶孩子不现实,渔娘也不纠结了。

  渔娘道:“阿朱既愿意,那就先定下阿朱。”

  除了阿朱之外,渔娘又选了一个贺家的奶娘。

  小林氏见状心里便有数了。

  又说了会儿话,外头天色都黑了,渔娘捂嘴打哈欠,等不了了,她要洗漱准备睡下了。

  渔娘起身,看了眼外头的大雪:“叫厨房留个灶眼别熄火,锅里留些骨头汤,等他回来了,给他煮碗热腾腾的骨汤面吃。”

  “哎。”

  “一会儿你去东跨院瞧瞧,若是温子乔和二郎孙平他们还在读书,问他们可要加顿夜宵,若是要,也给安排了。”

  “是。”

  渔娘回屋洗漱歇息,困倦得很,倒头就睡,连贺文嘉什么时辰回家的都不知道。

  隔天一大早,雪停了,外头被地上的积雪映衬得十分亮堂。

  贺文嘉起身惊动了渔娘,渔娘睁开眼,就着窗外的一点点光亮,看他在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