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样子,见此立刻带着人打了过去。

  有了闫氏一行人的加入,战局瞬间一边倒,不多时宁国的士兵就连同闫氏的人,将杜将军一伙人,全军覆灭。

  合伙杀完敌人,两方人马看着地上的幼帝和李糠的尸首,共同沉默下来。

  现场只剩下,李彦哀嚎哭泣的声音。

  第122章 影响

  半响,闫兆顺上前,拍了拍李彦的肩膀劝道:“李大人还请节哀,陛下和丞相大人已逝,两位的丧事,还需要大人来主持。”

  李彦闻言,才勉强擦干眼泪,摇摇晃晃地站起身。

  他转过身对闫兆顺和刑北,拱手道:“多谢闫公子和刑将军,夺回了陛下和父亲的遗体!”

  闫兆顺看向刑北,佯作诧异道:“这位是?”

  李彦这才想起来介绍,说道:“这位是刑北刑将军,是宁王殿下派来的人。”

  闫兆顺上前和刑北见礼后,双方才开始商量幼帝的尸首应该怎么处理。

  本来闫兆顺以为,宁王的人,定然要将幼帝尸首带回滢炆岛,没想到,他们却表示,愿意听从李彦的意思,将幼帝葬在大禹的领土内。

  闫兆顺闻言,立刻表示,可以将幼帝带回江南道安葬。

  众人意见达成一致,这才带着幼帝和李糠的尸首离去。

  几天之后,一个消息传遍了天下。

  大禹朝最后一位皇帝——幼帝和丞相李糠在逃亡的路途中,被岭南道的人围攻,两人都不幸遇难。

  江南道闫氏大公子和宁国宁王殿下派去营救的人,晚到一步,只得联手从岭南道的人手中,夺回了幼帝的尸首。

  闫氏去信宁国,同郁宁商量后,两方决定将幼帝的尸体,带到江南道汀州府下葬。

  远在海外,幼帝唯一的血亲,宁王殿下,亲自带着人前往汀州,参加了这场葬礼。

  这是郁宁第一次与闫氏的人见面。

  “见过宁王殿下!”

  葬礼过后,江南道闫刺史,亲自招待了从滢炆岛来的郁宁。

  郁宁同对方见过礼后,双方坐下来,闫刺史才接着道:“殿下如何看待如今的局势?”

  郁宁闻言,抬头扫了一眼闫刺史,心中猜测对方的用意,漫不经心道:“如今河东道一家独大,林氏之后的行为必将更加放肆,不到一个月,禹京定将再生变动。”

  闫刺史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子,心想对方要是生为男子,大禹或许还不会这么快就灭国。

  可惜了!

  心中感叹了一句,闫刺史面上却赞同地点头道:“殿下所言甚是,林氏猖狂,可惜我们江南道如今被岭南道的人绊住手脚,也无力再讨伐河东道。”

  郁宁闻言,立刻明白了对方今日这场谈话的用意,但是她只点了点头,并未接这个话,而是叹气道:“可惜宁国远处海外,帮不上什么忙。”

  闫刺史见此,也不生气,反而笑道:“殿下有心就够了,中原的这些事交给我们这些老臣就是!”

  郁宁点头,不多时就告辞而去。

  幼帝的葬礼,标志着大禹的灭亡,天下的乱战正式开始。

  四月,河东道林氏在禹京,废除了郁氏的傀儡皇帝,自立为皇,登基为帝,立国号为晋。

  晋帝的诏书传令天下后,立刻引起一片哗然。

  江南道、陇右道、剑南道等地军阀见此,纷纷自立为王,并以剿灭叛贼为由,对河东道宣战。

  其中江南道更是以河东道伙同岭南道,杀死幼帝为由,率先出兵攻打河东道荄州。

  战局再起,天下大乱之象已成。

  郁宁接到幼帝身死的消息是在三月底,等到她参加完幼帝葬礼,从汀州回到滢炆岛之时,已经是四月中旬了。

  此时大禹的各种消息汇聚到清宁城中,宁国下层的百姓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朝中官员却都在看郁宁,等着她下一步的动作。

  郁宁从汀州回来后,立刻召来苏浮生,告诉了他自己同闫氏见面的事。

  苏浮生听完,得知各路兵马正在围攻河东道之后,立刻道:“殿下,此时是我们最好的出兵机会!”

  郁宁闻言,看着墙上的地图没有说话。

  苏浮生站起身,也走到地图旁,指着岭南道的位置接着道:“如今各方势力的目光都放在河东道上,我们正好可以趁机出兵岭南,殿下,机不可失!”

  郁宁明白苏浮生的意思。

  宁国紧邻江南道和岭南道,想要进军内陆,必然要从这两道开始。

  但是宁国同江南道并无纠纷,冒然开战并不合适。

  相反,岭南道是杀死幼帝的真凶,郁宁以替幼帝报仇的名义出兵岭南,这是再名正言顺不过的事情了。

  何况如今江南道在同河东道交战,定然无暇顾及南边的战事,宁国就算出兵,国内也无后顾之忧。

  郁宁对攻打岭南并不担心,唯一犹豫的地方,就是宁国刚立国不久,国内的政事才基本理顺,如今又扩张领地,会不会太穷兵黩武了一些。

  若是将岭南之地打下来,且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