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
和张知青的口琴也不一样。”
“我晓得了,原来这就是钢琴。”一个女孩呢喃着,脸上有着朝圣者般的庄严和纯粹。
拍下这一幕后,江济堂收起自己的单反,他的脸上有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微笑。
为什么笑呢,不知道,就是高兴。
钢琴被小伙子们小心翼翼抬走了。之后还有两架需要七八个壮小伙抬的篮球架,三大筐的体育用品,和乒乓球桌。
几个城里下来的知青欢喜的和迷茫的村民介绍这些东西,告诉他们怎么玩。
“这咋是玩的?”大队长不懂。
“不是玩,是体育运动。主席说过,要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身体,这些,就是体育。”
村民还是不懂,但主席这么说,一定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听,让娃娃都拍球。
“小同志,这些是哪儿来的?”小学校长大喜过望,频频借着擦眼镜的动作擦眼睛,“这个乒乓球桌也是我们的?”
“都是筹来的旧东西,各位不嫌弃就行。”
“这都是好东西啊,谢谢你,也谢谢其他的同志。”
怎么可能嫌弃?这些都是好东西,都是要工业票的,村里哪有什么工业票?
大家摸着那些刻意清理过标签和涂色的球类用品,一个个呲着大牙:“大队长,这都给咱孩子用啊?我们能不能用,也体育?”
“肯定是优先给咱孩子用的。不过平日他们放学的时候,大家也可以体育。我看这两个大架子就送到教室外的院子上,这些东西么,送到空着的木屋里。还有这个什么桌,这么好的桌子可不能放坏了,就放在后面的竹棚下。”
大队长只觉得豪气万丈,他村里这个小学,搞不好要出名哦!
到此,东西已经搬得差不多,江济堂又说:“还有一车东西,我现在去拿。”
“啥?还有?”大队长摸着脑袋,“桌子椅子,黑板,体育,不都有了么?”
“是人家退下的窗帘布,我讨了来。那些布料还不错,正好给孩子们做件校服,要怎么做,就得麻烦巧手的大娘大婶了。”
“窗帘布?”大队长被这个答案震慑到。实在这个年代工业不发达,家家户户都缺布,攒几年才能攒出一件新衣服,他实在不理解讨要能讨来免费布的世界。
等大队长回神,江济堂早就开着车走了。
又是半小时,他回来了,后车门一打开,他们就看到车里叠着一种浅蓝色的布料,上面还有白色的竹叶花纹。
这些布料从底部一直叠到车棚顶,大队长都愣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布,就是供销社都没有。
“同志,这些布料都是给孩子的?”
别说大队长胆小,声音都哆嗦,其他人吞咽着口水,问都不敢问,还有人被一车布料震撼,整个人都要傻了。
“嗯,村里有仓库吧?这些布料都搬过去吧,凡是上学的孩子,都给做一件,做大一点,可以穿到毕业。有剩下的,给下一批入学的孩子,一直到用完为止。
“不过,我可有条件,只要上了学,就得把小学念完,否则,得赔衣服钱。”
大队长一下明白了他的意图,连连点头:“好好,我明白了,小同志你放心。”
他又对其他还在震惊的村里人说:“都听见了吧?这些是要给入学的娃娃做那个校服的,入学了才有,得签字,保证娃娃读完小学。否则得赔衣服钱。”
“真免费送衣服?”
“签了字,送娃娃上学,送!”大队长都破音了。
免费衣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原本不是那么想送孩子上学的人都意动了。
一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才几毛,但是能白赚一件衣服……
见目的已经达到,大队长让人把布料清点一遍,再放进仓库。到时候他安排村里巧手的妇女做衣服,给她们算工分。
大队长安排人搬运珍贵布料去了,现场就让村支书指挥。
“小同志,那三个是啥子?”村支书指着最后一排两个显微镜和标本盒子,别个东西都是住集体宿舍,就它们三个独门独院,肯定是好东西。
“那是显微镜,让咱们的孩子认识世界用的,到时候我示范给你们看。”
村支书没听懂,但旁边的校长已经激动得整个人都颤抖起来:“是生物显微镜?这几个都是?是多少倍数的?诶诶,我来拿我来拿,你们别动!”
校长和几个老师爬上车,小心翼翼把三个箱子抱下来,几双眼睛期待的看着江济堂:“小同志,咱们去学校里示范一下?”
“行,把那些板子,那几个大袋子,还有那些电风扇和电灯都带上,要小心一点,东西容易坏。”
其实都不用江济堂提醒,整个村子才有一个广播和一盏用来开大会的灯,他们可知道灯是容易坏的稀罕物。至于电风扇,没听过,但一看这造型就是要花工业票的,肯定也很贵,哪里敢随意拿着玩?
于是一群人大包小包往学校所在方向走,还有一部分年轻人留下来,美其名曰‘保护卡车’,其实就是想凑近了摸一摸。
走过好几道弯,他们终于到了落在山脚下,被溪流和杂树包围的学校。
说是学校,其实更像是有一个大院子的民居,是这边少见的砖瓦房,一共四间,后面还有老师办公室和厨房,还搭了竹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