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
不管是三明治还是南瓜面包,他都会设置不同参照组。
比如,三明治分别用洋鸡蛋和土鸡蛋,用普通番茄和有机番茄,用普通奶酪片和优质奶酪片等。
而南瓜面包分机器揉面和人工揉面。
他想看看食材品质对成品的影响,更想研究研究自己的投入和成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判断出现星级食物的生成条件。
“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料理台上摆着四个面盆。
量杯、厨房秤、量勺、尺子也一一摆放好,江济堂拿出了当年做化学对比实验的架势。
一个大南瓜分四份,都去皮切块。为了口感,南瓜籽和丝瓤不会留下,不过南瓜籽另有用处不会丢掉。
切好的南瓜要上锅蒸,现在他可以空出手处理面团了。
高筋面粉同样分四份,全部加水,加脱脂奶粉,加盐加糖,加菠菜粉。
一号放入厨师机搅拌,再倒入速效干酵母粉,二号放入厨师机搅拌,加天然酵母。三号加天然酵母,但手搓。四号手搓,但加的是干酵母粉。
“一号,机器+干酵母粉。二号,机器+天然酵母。三号,手动+天然酵母。四号,手动+干酵母粉。”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材料和过程。
有些人的手掌心比机器更敏锐,无论是面团搅拌揉搓的程度,还是发酵程度,都可以进行精确调控,并做出对精准时间的判断。
江济堂遗传了他妈妈的天赋,又有上辈子药剂师的动手天赋打底,判断一个面团是否符合需要还是能做到的。
但完全没有厨房经验的人最好还是借助厨师机。
另外,面包界还流传着一种说法,每个人手上带的菌种都不一样,所以哪怕完全一样的材料和步骤,出来的成品都会不一样。
有些人天生就是面包师圣体,手上自带对面团友好的菌种。
江济堂对这个说法是将信将疑的,他还是更信任酵母菌。
做过面包的人都知道,干酵母和天然酵母做出来的面包口感会有差别,天然酵母发酵的面包更软弹,锁水性更强,而干酵母发酵的面包就会比较干。
比较专业的面包店里的面包,都是天然酵母发酵的。但日常自己做的话,还是用干酵母合适。
同样的,厨师机搅拌和手动揉搓也有区别,它们之间的优劣应该是:专业面包师大于厨师机大于外行手搓。
江济堂以前在点心屋打过工,正儿八经学过怎么做面包,但只有几个月,经验不足,属于外行中的佼佼者,勉强能和厨师机打个平手。
“现在就等着第一次发酵。”需要的面团打好了,江济堂将它们都擀成长条,加微微融化的黄油,反复折叠揉匀,用大盆装好,盖上湿润的棉布等待发酵。
他看了看时间,开始处理蒸好的南瓜。
“最近刚好是南瓜上市季节,再没有比南瓜面包更合适的了。”
黄金眼的口水已经掉下来了。
不多时,蒸板上的南瓜块蒸好了,放在研磨盆里搅碎,混上白豆沙,就是制作南瓜面包需要的馅儿了。
嗯,白豆沙是他之前做了放在冰箱里的,最近也是白豆上市的季节,他喜欢时令菜。
“现在室温28℃,湿度46%,第一次发酵差不多需要一个半小时,放上馅儿做出形状后还要二次发酵……”江济堂算着时间,从面粉到成品,至少要两个半小时。
幸好收录食谱后就不用动手,不然真受不了每天这么忙。
豪言要干大厨,确实是他冒昧了。
馅儿调好了,但面团还没有发酵好,江济堂就拿出了现成的吐司面包和其他制作三明治的材料。
热煎锅,喷油,左边敲洋鸡蛋,右边敲笨鸡蛋,好做个对比。
其实两者营养差距不大,但是口感确实不同。
他制作的是最简单的午餐肉三明治。
两片一面微黄的吐司片夹着生菜、番茄片、鸡蛋、午餐肉片和奶酪片,在热锅中稍稍煎过按压,再沿着对角线切开,叠成三角,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明治。
傻瓜式早餐,家里有面包机或者煎饼锅都能做。
很快几个三明治就做好了,从左到右分别使用了‘全普通品质食材’、‘一种优质食材’、‘两种优质食材’、‘全优质食材’。
出的效果也不一样,饱食度在3到5之间,全优食材制作的午餐肉三明治激发了‘加速体力恢复’的效果。
“叮,您成功制作‘午餐肉三明治’,一星级,特性‘饱食度+3~5’,有概率激发‘加速体力恢复’效果,持续时间10~30分钟,常温条件可保鲜72小时,开封后需在六小时内食用。是否收录食谱?”
江济堂没有急着收录进食谱。
“这个保鲜72小时,和自助售货机的保鲜功能是叠加的还是各算各的?”江济堂问。
“商品离开售货机后开始保鲜计时。”气泡框弹出来。
江济堂点点头,这样的话,三明治就有三到四天的保质期。以玩家的敏锐,三到四天足够他们发现这间店的特殊之处。
他做了四个三明治,四个三明治四种效果,使用了优质食材的三明治打出了饱食度+5,带加速体力恢复三十分钟效果,其他的依次递进。
很显然,食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