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理吗?
而群臣混乱了片刻后,心道剧本杀就剧本杀吧,好歹免了一场祸事。
嗨呀,赵官家虽年少,手段却不简单,瞅瞅康王赵构多听话。
众人颇有种官家如此阴险,我终于放心了的奇怪安心感。
某些‘弃暗投明’的大臣,此时已然站立不稳,有的甚至直接狼狈跌坐在地。哀嚎他们的仕途彻底完蛋了。家族也完蛋了。造反不比平常的罪名,一个家族出了反贼,日后族中子弟再想通过科举当官,基本此生无望
宣武二年十二月初八,宫中会宴,徽宗挟机制造混乱,被武宗平定,康王居首功。此为史书明文记载的首例太上皇造反案。
初八之后,整整一个月,皇城司抓捕在京官员人数总共两百一十七人,抓捕京外官员总共五百五十人。其中一百余人交由大理寺与刑部审查,判流放者居多。其余六百余人尽数为皇城司主审后,即刻问斩。
一时间皇城司康王屠刀人尽皆知,之后风波并未平息,皇城司隐匿于暗中持续追查反贼同党。
而造反的主谋太上皇究竟如何了?
当然——还活着。
汉人以孝治天下,赵官家当然不能砍了亲爹的脑袋,还要好声好气地派太医给他治病。
窝囊是窝囊了点,不过好处是实打实的,又在读书人和百姓当中赚了一波口碑。
“太上皇陛下急火攻心,火毒已经蔓延到了脑部,堵塞了筋脉,药石罔效。现在只能用珍稀药材吊命。”太医对前来探望的赵官家如此说道。
赵芫抹抹眼角,“都怪奸人迷惑太上皇,朕甚是心痛。”一同前来的赵多福和韩离素连忙轻声劝慰,一时间宫殿之内充满了悲伤逆流成河的氛围,好像躺着的赵佶已经GG一样。:
待大孝女赵官家表示‘不忍’再看老父亲的惨状掩面而去,韩离素悲伤的嘴角缓缓拉平,冷眼看着被宫人悉心照料的瘫痪岳父。思忖着,应该让太上皇在哪个恰当的时间领盒饭。
官家做不得的事,作为臣子,理应帮一把手。如今情形,朝中重臣是个人都明白,作死的太上皇的已经活到头了,允他最后多活些时日不过权当弥补他对官家的亏欠。给官家营造个好名声。
赵多福接过宫人手中的药材,亲自为老爹熬药,韩离素伸手拦住,温柔地劝说:“娘子,此处腌臜病气又重,别冲撞了你,这些事交给为夫来吧。”
赵多福年后刚刚把出喜脉,正是小心保胎的时候,闻言悄悄看了看周围的宫人,见他们没听见韩离素嫌弃太上皇病气重的话,稍稍安心。说实话,她也不想来,宫宴时太上皇一点没顾念亲情,连她都捆缚住准备下牢狱。她为十娘不平,为自己不平,为大家不平。
如今那点子孺慕之情已是她很努力才伪装出来的。
韩离素顺理成章地接手了服侍老丈人的工作,但他粗手粗脚的,煎药什么的,时而便一不小心丢失几味药材,导致太上皇赵佶三天两头病危。
外人都听说,太上皇的身体是真不中用了,只不过是官家强令太医抢救过来,现在天天病危,随时会病逝。据说坊间黑市里都有人开盘打赌太上皇究竟哪天会GG。
哦,你说孝道啊?对,官家必须讲孝道,我们不用讲啊。太上皇又不是我爹。我只知道他很坏很毒,还想造反。造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的反。
不少百姓甚至官员在家设坛烧香祈福,希望太上皇早点升天。
某日,风清气爽,阳光明媚,热闹的东京城街头,时事报的报童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兴奋地从接头跑到街尾:号外!号外!太上皇驾崩!太上皇这回真的驾崩!
听到的人皆顺手买下一份报纸,看清新闻内容后露出‘沉痛’的微笑:太好了终于驾崩了。
祸害了大宋百姓几十年的太上皇,终于升了天。以后就在天上呆着吧,千万别下来祸害苍生。
宣武三年二月,太上皇赵佶殡天,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同月,祭祀明堂、圜丘,大赦天下。
第132章 西夏求亲
东京城的这场动荡,随着各国前来庆贺新年的使者归国,消息也随之传递开来。
太上皇造反本是一件丑闻,按照朝堂里诸位相公的想法来,理应全面封锁消息避免外泄,使皇室沦为笑柄,也避免大宋的朝堂局势被敌国刺探。
奈何当今的赵官家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竟未派出任何势力封锁消息传播,殿前司、侍卫禁军乃至皇城司抓人的行动正大光明,理由充分、证据充足,丝毫不避讳百姓的眼光。
不仅民间对太上皇失败的造反案件津津乐道,连诸国亦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别的国家没那个实力笑话就不谈了,隔壁金国听闻此事,其摄政王叔完颜兀术居然舔着脸写了封祝贺信,大张旗鼓地交由使者蔡松年送来东京城。只要听过完颜兀术信上所写内容的人,都能想到他写这封信的用意。
信中所谓祝贺,全在阴阳赵芫的手段果决狠辣,如何效仿唐太宗断绝亲缘,如何利用瘫痪老父造反案排除朝堂异己,
说白了,完颜兀术自认为看穿了赵芫,写这么一封信根本目的在于破坏赵宋皇帝与朝廷、民间的互信。瞧瞧,你们官家既无父女之情,又无君臣之义,她根本不是什么好人,私底下阴谋手段样样都来的。
他觉得自己这封信的一定能在宋庭掀起风浪,即使没有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惹得赵芫恼羞成怒也是件好事。只要留下动荡的种子,总有一天它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但他完全想不到,赵芫是一点儿都不在乎啊。
蔡松年当众朗读完祝贺信,当场就被赵芫批复‘谣言’俩字,殿前司将人拉下去揍了一顿,然后赵芫根本没再管这件事。后续舆论处理交给了大宋军事报、时事报,文人学子们激情分析金国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