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
识过人,不错,我们商队和赵宋朝廷的关系匪浅,甚至我可以告诉你,商队在朝廷中的靠山是个你想象不到的人。”
“……你不担心我借此筹码向金国朝廷求和吗?”兀都儿没想到眼前的少东家居然一点不紧张,在他的猜想里,想赵芫这种细皮嫩肉小白脸的形象,自己一身不凡的本领,偏偏身边还围绕着众多实力强横的护卫,一切痕迹都在说明她真实的身份一定是某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家的衙内。而身份越尊贵的人,向来更加怕死。
赵芫满脸的真诚:“我相信大汗不会出卖朋友。”
真是光明磊落、赤心热诚!兀都儿心里感慨少东家和张俊一样都是世间难得的朋友,得此好友,夫复何求啊。这大概就是中原人口中传颂千年的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吧,想到这他动情地说:“少东家放一百个心,我不但不会向金国透露出你的秘密,还会尽全力保护你们商队的安全。除非我死去,否则敌烈八部永远是你值得信任的朋友。我不是什么大丈夫,但许下的诺言,也决不反悔!”
人都这么掏心掏肺了,赵芫于是也感动得一塌糊涂,特地从腰带上取下装饰用的玉珏,送给了兀都儿,“就以这枚玉珏代表我们两方的友谊坚如磐石,时光亦无法磨灭它。”
兀都儿双手接过,珍视的收进怀里。
“少东家,女真人的骑兵在这里死去,一定会引起金国朝廷的重视,你们快快离开吧,不要引起他们的怀疑。往后的事,我来处理。”兀都儿关心地道。
“嗯,大汗多保重。”赵芫颔首,她知道兀都儿已经和达旦联系上,有乌古部和达旦九部在,金国想对草原大动干戈也得掂量掂量代价。
说到这,便到了真正离别的时候,张俊打马上前,目光放在赵芫马上驮着的方头小孩身上,拱手轻声道:“少东家,这个孩子是您搭救的敌烈族人吧,正好交给大汗,他是个属于草原孩子。”说罢,便摊开手等待赵芫同意他抱走方头小孩。
一个异族的奴隶小孩,坐在官家的马背上,像什么话。这是张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眼里的官家神圣不可侵犯,简直就是当代圣人,连根鸟毛都不配落在她身上,更何况一名奴隶。
方头小孩紧紧盯着要抱他走的张俊,攥紧小拳头,等赵芫推了推他的背部,柔声对他说了声“去吧”。小孩终于眨巴眨巴眼睛,好像从雕塑状态活了过来,他看向赵芫身后的吴俞等面无表情的班直,又看向敌烈大汗兀都儿,默默地伸出胳膊,让张俊将他抱离了这个最让他安心的位置。
“真乖,”张俊拍了把小孩的脑袋,满脸慈爱的微笑,然后飞快地转交给了敌烈部的族人。
就当殿前司诸人簇拥着赵官家离开时,身边陪同者达旦勇士的康文菽遥遥朝这里拱手,无声地送别。
只当殿前司人马的影子消失在茫茫小雪中,康文菽略有些温度的眼神缓缓冷下来,微笑仍是微笑,只是与刚才再不一样了。他身侧的达旦勇士只觉得背后莫名有些发凉,不禁问道:“康大人,您在想什么?”
康文菽用和善的语气说道:“当然在想,如何为实现大汗的抱负布局天下。”
闻言,达旦勇士不疑有他:“康大人你人真好。”
时间进入到腊月,赵芫带着殿前司终于赶回了东京城。
现在大宋也入了冬,却是处处张灯结彩、热火朝天,百姓们高高兴兴地过年,家家户户置办新衣服新鞋子,再穷的人家这个月也得吃上几斤鼎味楼的羊肉,半点不似金国的风声鹤唳和草原的萧索。
“新鲜的羊四软,羊蹄笋,腊月超值大优惠喽——”
“卖报卖报,故事报大更新,柔福帝姬佳作新篇《资善堂趣事》更新啦!”
“还是咱们家里头好。”吴俞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赵芫笑眯眯的,不紧不慢的往回走,路上好奇地买了份故事报,看看赵多福的大作。
看多了小说之后,宅得无聊的赵多福终于拿起笔自己产粮,她鼓起勇气将皇子帝姬们在资善堂读书的故事编成了小短篇更新到新汇编的故事报上,想不到竟然一举成名,尽管赵多福视角的《资善堂趣事》没有什么波澜壮阔、阴谋诡谲的宫廷征伐内容,却仍旧卖得异常火爆,老百姓对皇家秘闻故事喜欢得不得了。
尤其在赵多福的视角里,当今赵官家那是天生神武伟大,从小就敢于反抗恶势力的霸凌,正义感爆表,用稚嫩的拳头还了皇宫一片郎朗晴空。结合赵官家十三岁收复燕云,十五岁阵前登基,十六岁大败金国的事迹,百姓们就更加兴奋了。民间同人本出的飞快。
毕竟赵官家小时候就是百姓们最爱看的同人本的主角,现在物料更丰富,作品更加五花八门起来。什么《大帝征西传》《少年武曲星君》《巾帼女将传》……有些人避讳当今,但只要稍作姓名修饰,就敢编个长篇大作出来,一时间以女子为主角的战争故事、职场故事、神话故事全都冒了出来。内容尤其爱写女子如何反抗父兄,如何拯救家国,简直是在明示灵感创作的来源。故事情节编写得越劲爆,越激烈,销量就越高。于是又反向刺激了创作者进行大量投稿。
到了这种火爆的境地,文人们再讨厌,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明里暗里、有事没事把大宋文人们早就批判烂的神话人物哪吒再拉出来批评一顿。反正他们批判的是哪吒,又不是当今。甚至有的文人自己也割裂了,今天写写批判,明天就暗搓搓读赵官家为原型的爽文。
倒也算大宋的新奇景了
赵芫一群人刚回来,皇城司便得了消息,皇城司得了消息,赵构当然就知晓了。
“哎呀,十娘终于赶回来了!”他拍手跺脚,高兴得一塌糊涂,连忙放下手里的公务带人前去迎接。他可是有一大波反贼情报着急呈给赵芫。
就在赵芫离开后的第二个月,太上皇赵佶便蠢蠢欲动地不断召见群臣,试图以太上皇的身份压制朝堂,重掌大权。
宰执等人对太上皇恭敬有加,但脑子不坏,当然不可能被太上皇拿捏住,可又不能违逆太上皇,两方斗智斗勇缠斗了不知多久。赵佶终是死心,知道通过常规手段是绝无掌控朝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