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留下范仲淹

  院试那是一道难关,曹平寇就是因为几次都没有过府试才放弃,现在在禁军当值。

  而曹荡寇和曹明也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毕竟三人的年龄差不多,但是他们读书十多年了才过了府试,院试也没有考过。

  而陈阳则是没有太大的意外,要知道剧中顾廷烨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考中了举人,如果不是被顾廷煜告密,进士也基本没有问题的。

  但是顾廷烨明确的表示过,如果不是顾廷煜的身体不好,他早就被对方玩死了,由此可见顾廷煜的聪明程度。

  陈阳心里猜想顾廷煜之所以不能过院试可能是因为老师的问题,毕竟顾家的先生也只是一个三甲进士,还没有很强的教书能力。

  于是陈阳就开口说道

  “煜大哥,院试是一道坎,可以多找一些大儒请教一下学问,不知道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阳哥儿,你也知道,咱们勋贵和文官不能说是针锋相对,但是关系也不是那么好的,想要上门请教谈何容易啊。”

  “我们曹家和范希文范相公关系不错,要不要给你引荐一下?我还听说有位庄大儒学问很高,教导出来很多的进士,现在也在京城。”

  “那再好不过了,范大相公平时比较繁忙,我让父亲找一下庄大儒的住处,到时候也可以上门请教,阳哥儿要不要一起啊?”

  “我还是算了,现在还没有下场的打算。”

  顾廷煜想了一下就知道陈阳的想法了,不由的深深的看了一眼陈阳,眼中意味难明。

  陈阳没有管顾廷煜怎么想的,毕竟自己的能力在大朝会的时候基本就暴露了。

  顾廷煜回到宁远侯府便跟顾偃开和白氏说了今天陈阳说的事情,顾偃开因为对大秦氏的喜爱,所以第二天就去了鲁国公府让他帮忙引荐。

  鲁国公直接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让顾廷煜带着给他就可以了。

  但是顾廷煜刚去了两天就有消息说皇帝想调范仲淹去颍州,陈阳就想到了范仲淹就是今年在徐州病逝的。

  现在任命还没有下来,所以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是怎么挽回就需要考虑一下了。

  这天曹家众人都在鲁国公府,一方面是考较一下男丁的武艺,另一方面也是家族聚餐培养感情,然后就是交换情报,有问题大家一起商议。

  鲁国公就刚好就说道

  “最近有消息说官家想让你们范伯伯去颍州,不知道你们觉得他是去好还是不去好?”

  曹荡寇和曹明都觉得去比较好,因为范仲淹和曹家关系密切,外放之后再回京大概率就要入阁了,到时候对曹家的助力更大。

  曹平寇则是认为不宜让范仲淹出京,因为当年范仲淹改革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这次出去就不是那么容易回来的了。

  最后曹建军问到

  “阳哥儿,你是你们四个里面最聪明的,你说说你的看法。”

  “回伯父,我认为范伯伯还是不要出京的好。”

  “哦,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其中一方面原因刚刚平大哥已经说过了,我再说一下我的拙见。

  范伯伯今年已经六十多了,说句难听的,万一有什么事情可能就回不来了。

  之前范伯伯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不管在民间还是在士林都有很多的响应者。

  当年的失败未必没有当今官家无后的原因,现在有后了之后可能机会再进行改革,毕竟谁也不想留给自己儿子的东西是不好的。

  就像我们勋贵人家一样,长辈都是拼命为后辈去博一个前程。

  而且姑姑就快生了,如果是个男孩,那就有很大的可能是未来的皇帝,做的这些就是为了姑姑肚子里的孩子。”

  “阳哥儿说的确实不错,不过现在就是没有好的理由可以把你范伯伯留下来啊。”

  “留下来我暂时也没有想到有好的方法,但是有个方法可以试着拖一拖。”

  “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咱们一起参考参考。”

  “这个方法就是姑姑肚子里的孩子。”

  曹建军想了一下说道

  “你的意思是...”

  陈阳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样的,曹兴军想了一下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于是对着曹平寇三人说道

  “阳哥儿已经把其中的关键说出来了,你们好好想一想是什么理由。”

  曹建军也凑热闹的说道

  “这个就当是给你们留下的作业了,不准问外人,也不准问阳哥儿,过两天我们再来问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想明白,哈哈。”

  陈阳看着自己的三个哥哥,只能心里默默给他们祈祷。

  第二天陈阳就跟着徐氏去见了曹皇后,中间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是徐氏和陈阳走后曹皇后就找了皇帝,后面就没有提过外放范仲淹的事情。

  陈阳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也很自得,毕竟凭自己的能力救了一个知名能臣的性命。

  为此陈阳晚饭都多吃了一碗饭,由此可见陈阳的高兴程度。

  到了考验曹平寇三人的时候只有曹平寇大概猜出来了,曹荡寇和曹明还是没有猜到陈阳和曹建军当时打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