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抵达221,邓老

r />
  邓教授助手的脸色微微一红,有些尴尬地解释道:“李专员,邓教授他们确实是为了欢迎您,才特意召开这个会议的……”

  话还没说完,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会议室内,邓教授正讲得兴起,竟站起身,从那中年人手里抢过粉笔头。

  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起来:“你们看,要是这里的 E=1/2mV,于是 E用量纲表示就是 E=ML/T。

  密度ρ用量纲表示,ρ=M/L……当然你也可以把 E放在等式的左边。

  只要用手摇计算器算出 E的数值,就能解出整个方程了……”

  可话刚讲到一半,邓教授的脸色突然变得有些难看,小声嘟囔道:“要计算 E,就得先算出 L,要算 L……这计算量好像没减少啊。”

  那中年人揉了揉眼睛,紧盯着黑板看了好半天,尴尬起来:“邓教授,我好像疏忽了,把一个变量当成定量了。”

  “不对,不对,你这个思路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为什么.”

  此时的邓教授就像是一个宕机的计算机,似乎想到了什么,但是就差么一点点,却搞不明白。

  李爱国看着邓教授,心中一阵唏嘘,九所一室的主任,果然就是传说中的邓老。

  邓老年少成名,出身于出生于安徽怀宁的一个名门世家,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后来赴美国普渡大学

  留学,26岁便拿到博士学位回国,被人称为“娃娃博士”。

  所有人,包括邓老在国外的那些同学,都在等着这位少年天才能够在数学上作出惊人的发现。

  甚至邓老的老师预计邓老未来能够获得菲尔兹奖。

  然而,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邓老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彻底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那些昔日的同窗,无一不为这位天才的陨落而扼腕叹息。

  直到几十年后,221厂相关机密逐步解封。

  世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少年天才放弃了在数学领域的钻研,投身到了另一项伟大的事业当中。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李爱国小声默念着邓老的这句肺腑之言,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如果先以 L为未知数,设计出一个方程组,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邓老此时正卡在关键处。

  听到这话,脑海中仿佛闪过一道灵光:“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们看,关于 L的方程组可以这么设,然后咱们再解方程组,可这方程组要怎么解呢,还需要 T……”

  “还是不对啊。这又多出一个未知数。”

  邓老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踌躇不前,“方程组越来越多,咱们非但没减少计算量,反而增加了不少,这可有点得不偿失了。”

  “不不不,咱们刚才已经把五元三次方程组化简为了二元一次方程。”

  “可数量增加了,工作量也跟着增大了。”

  邓老这才注意到,刚才从自己手里接过粉笔、发表见解的,是个陌生的年轻人。

  但他也没多想对方的身份。

  每次讨论会上,都有年轻人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诶,这人是谁啊?”

  “可能是今天来的那批计算人才吧。”

  “他化简的办法确实很巧妙,但是跟解十个二元一次方程相比较,我宁愿解一个五元三次方程。”

  下面的教授专家们一时间也议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反对。

  邓老担心小同志的自尊心被打击了,笑着说道:“虽然你的办法其实是增加了计算量,思路却没什么问题。

  数学计算本身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只是现在计算量太大了,简并不如繁。”

  像这些大佬计算功底身后,解出一个五元三次方程也许只需要三秒,但是要解十个二元一次方程,却需要至少十秒。

  这就跟后世的CPU和GPU一样,CPU擅长解决困难问题,线程数少。

  GPU擅长解决简单并行问题,线程数多。

  现在李爱国搞出的计算器,实际上充当的是GPU的角色。

  “邓教授,如果我解决十个二元一次方程,只需要半秒呢?”

  这话一出口,邓老先是一愣,可紧接着就意识到了什么,上下打量着李爱国:“你……你难道是红星计算所的专员?”

  李爱国挺直胸膛,大声报告:“报告,李爱国向您报到!”

  “还真是年轻啊.”此时只有不到三十岁的邓老“凡尔赛”的嘟囔了一句,转身向那些教授和专家们介绍了李爱国的身份。

  “老周啊,这位是李爱国同志,等会你要好好招待。”

  周教授站起身,突然说道:“爱国同志,你刚才的话可当真?”

  “老周,计算器的事儿,你们私下交流,今天是欢迎会.”邓老见周教授竟然要当场实验,连忙出言拦住了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