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愉悦自己

  而电信呢,信息产业部不给它无线牌照,它只能眼睁睁看着移动闷声发大财。

  同样背负利润增长压力的电信,当然不会就这么坐以待毙。所以,它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

  李云海抓住机会,决定研制出一款新的机型,也就是小灵通。

  当时,无绳电话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李云海要做的,就是把无绳电话技术加强!

  小灵通属于第二代通信技术,也属于WLL技术,英文名称为Wireless Local Loop,即无线本地环路。

  这个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终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固定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而是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

  说白了,它就有点像加强版的无绳电话。

  最大的优点,胜在资费便宜。

  当时,正是因为它基于固定电话网络,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移动通信技术,但是能够满足电信的需求,因为电信没有移动通信牌照。

  小灵通的建设成本,远远低于传统2G网络。

  成本低,所以资费就很便宜。

  因此,小灵通也有一个外号:“穷人的蜂窝。”

  小灵通业务,可以做单向收费,接听不要钱,月租20元,通话费每分钟只需要0.2元。

  这个资费标准当时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远远低于移动和联通,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价格,基本上和固话业务差不多。

  再加上小灵通手机,其实是无线市话终端,为了方便,以下都称为手机吧,价格也很便宜,只要几百块,所以竞争力巨大,真正可以做到普及!

  李云海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便和姑苏电信商量,打算和姑苏电信合作。

  因为李云海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姑苏电信方面,很重视他的建议。

  不出意外,姑苏电信很认同李云海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三江公司负责小灵通产品的研发,姑苏电信负责推出资费套餐。

  不过小灵通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最大的缺点,就是信号差。

  有人称小灵通为“喂喂草”手机,因为使用的时候,总是“喂?喂?!草!”。

  也有人编了诗来讽刺:“拿着小灵通,站在风雨中。左手换右手,还是打不通。”

  信号之差,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电信没有别的选择,手上只有小灵通这张牌,需要靠它挽回颓势。

  三江公司很快就研发出了小灵通技术。

  与此同时,李云海找到《小灵通漫游未来记》的作者,申请得到小灵通这个词的授权。对方很大方,给予了免费授权。

  这本科幻小说,于1961年就完成了,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未能发表。

  改革开发的第一年,这本小说终于得以出版。出版之后,迅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初期印刷就达300万册,成为了70、80后永远的童年回忆。

  在书中,名叫小灵通的主角,是一位聪明可爱的小记者,它漫游未来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神奇见闻。

  谁曾想到,20年后,小灵通这三个字重现江湖,成为一项热门通信技术的名字,家喻户晓。

  小灵通刚刚面市,并没有引起轰动。

  各方面对这款产品,都持谨慎态度。

  除了姑苏电信,其他各地的电信局,都持观望态度。

  不仅电信局,就连其他设备商,也不敢贸然生产。

  包括爱立信、四海、有为公司在内的几家设备商,仔细评估了小灵通技术后,认为这项技术过于落后,不可能有什么前途,所以选择了放弃。

  甚至有人嘲笑李云海:“江郎才尽!离开四海集团以后,搞不出高科技的东西来,开始玩这种噱头了!”

  还有人直接断言:“李云海发明的这款小灵通,肯定会失败!有手机,有固话,谁还用这种玩意?”

  对这些外界的质疑声,李云海并不在意。

  因为夏虫不可语冰。

  到下半年的时候,小灵通正式问世。

  最先开通小灵通业务的,就是姑苏电信。

  为了加强小灵通的信号,姑苏电信加强了基站的建设速度。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只小灵通,售价只要几百块钱,最便宜的只要500块钱!

  很多普通人家,一两个月的收入,就能买一台手机!

  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GSM手机,什么是手持无线电话设备,更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对他们来说,只要够便宜,能打电话就行,管它是什么制式的手机?

  小灵通和电信打出来的广告,也十分吸引人:

  “单向收费,不含水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