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又要开战吗?这次打哪里?

  相比于小虎头的敦厚端庄,小天赐明显多了几分灵活。

  只不过,规矩方面却比小虎头更注重。

  这孩子被点名之后,先是向杨一笑行礼,然后才拿起桌上的奏疏,不急不慢的念诵起来。

  并且,这孩子也是学习小虎头那样模仿大臣上奏的语气!

  “仅山东道一境,去岁播种一万万五千万亩,另余八千七百万亩空置不种,乃是为了休耕以恢复地力。”

  “臣等户部官员经过估算,预计山东道今年夏麦将会大丰收,原因之一,是耕地亩数够大,原因之二,是北方普降大雪……”

  “瑞雪兆丰年,乃是好兆头,故而,臣等推测必然丰收。”

  “至于产量具体如何,暂以去年夏麦产量做参考,按每亩地三石计算,一万万五千万亩的产出便可得知,乃四万万五千万石也。”

  “推算及此,臣等兴奋,难掩激动之情,故而急不可耐上奏陛下!”

  小天赐念到这里时,似乎猜测到杨一笑可能会提出问题,因此主动停下来,眨着眼睛问道:“父皇,需要孩儿分析么?”

  杨一笑点了点头,神情颇为的欣慰,不吝夸赞道:“天赐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明,能意识到为父要在这地方发问,很不错,你停下念诵的时机很准确。”

  教育孩子要夸奖,才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也不能夸奖太大,否则容易养成骄傲之念。

  因此杨一笑点到为止,随即开始了正式发问:“天赐,为父先问你第一个问题,关于山东道今年的收成,你认为可否让百姓攒下粮食。”

  第一问并不难,况且小天赐从小就聪慧,所以当场就给出答案,几乎没有任何的思索:“回禀父皇,孩儿认为山东百姓可以攒下粮食。”

  “首先,孩儿折算一下田产的总数,四万万五千万石,折合该是4.5亿石,亿这个数字乃是父皇重订度量衡所造,可惜暂时朝堂上下没能养成使用习惯。”

  “但是孩儿从小受家里教导,咱家在很早之前就使用新度量衡,因此,孩儿习惯用这个进行换算。”

  “接下来便以4.5亿石粮食进行计算,用于回答父皇对孩儿提出的问题。”

  “山东道百姓,如今已达五百万人口,按成年男丁一百万人计算,每个男丁每年要吃五百斤粮食,加起来的数字很大,最起码得是5亿斤的斤两。”

  “这里又需要折算一下,否则度量衡上不太统一,5亿斤,需要除以一百,原因是一百斤折合一石,既然计算就要保证单位一致。”

  “那么5亿斤是多少呢?”

  “是五千万石。”

  “如此,山东道今年的粮食总产先减去五千万,剩余恰好整数,还剩下4亿石。”

  “但是孩儿刚才只计算了男丁所需粮食,所以接下来还需要计算老弱妇孺的用度。”

  “老人,按五十万人口计算,每人每年需要三百斤,总消耗1.5亿斤,折算统一度量衡之后,则是一千五百万石。”

  “妇女,按百万人口计算,由于我大唐妇人也干体力活,因此孩儿把妇人的消耗和成年男丁算作一致,那么,也是五千万石。”

  “最后是孩童,人口高达两百五十万,之所以占比如此巨大,是因为父皇一直鼓励山东道百姓生育,但也正是因为鼓励生育的缘故,所以这些孩童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出生,故而饭量很小,每年有两百斤粮食足以。”

  “由此,这一部分数字也计算出来,恰好又是5亿斤粮食,折合也是五千万石整。”

  “以上这所有的用度加起来,总数字一亿六千五百万石!”

  “而户部推测山东道今年麦收高达4.5亿石,意味着扣除百姓生活所需之后能余2.85亿石。”

  “方才父皇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山东道百姓不但能攒下粮食,而且可以攒下大量的粮食,五百万人全年只需要一亿六千五百万,但是结余高达两亿八千五百万……”

  “父皇,父皇,难怪户部大臣会兴奋,孩儿忍不住兴奋了!”

  “这意味着即便山东道两年时间颗粒无收也没事,这意味着山东道今年的产出足够百姓吃三年。”

  小天赐一边说着,一边重新检视奏疏,生怕自己是看错了数字,所以导致计算方面出错。

  杨一笑见他如此细心,越发感觉到欣慰,微笑称赞道:“你这孩子很不错,数学方面有着天赋,方才这连番几次计算账目,竟然一丝一毫都不带差的……”

  “说着一停,紧跟又道:“看来将来你虎头哥哥不缺帮手了,国库和户部有你这个弟弟照应着绝无问题。”

  说着再次一停,目光看向唐绣娘,故意问道:“绣娘,愿意让你儿子将来做个拨弄算盘的管事么?”

  唐绣娘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马急急点头做出表态,大声道:“若能帮着操持家业,这是小天赐的福分。尤其还是国库和户部,更是臣妾想都不敢想的好地方……”

  “将来如果真能如愿,臣妾,臣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呜呜呜,臣妾一直担心这孩子太过聪慧导致夫君和皇后姐姐不喜……”

  唐绣娘双手捂脸哭了起来,显然是激动的说不下去。

  杨一笑皱了皱眉,眼神冲皇后示意一下,皇后瞬间领会,立马把唐绣娘拉到一边说着体己的话。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