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天生的猛人

msp;只不过,只能临时救助,吃完几碗施粥后,身体恢复力气后,必须自谋生路,想办法养活自己。

  这种政策,百姓认可,因为相对于其它地方对百姓的不管不问,泾县这里的政策绝对可以说是大善之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能在快饿死的时候给粥吃,保证每个人不被饿死的底限,对于百姓而言,已是莫大保障。

  而这份保障让百姓们心里有底气,不会生出恐慌和担心饿死荒野,故而哪怕活的艰难,但是精气神都很不错。

  这就是所谓的希望不灭……

  每个人都知道不会被饿死……

  人有精气神,就有活下去的劲头,于是各自为了吃饱,想尽办法去努力。并且,心中没有抱怨。

  ……

  王刘氏背着一个破筐,艰难的从山里走出来。

  虽然她已经很累,但是脸上带着欣喜,今天收获很不错,挖了一整筐的野菜。

  同乡们都很照顾她,知道她家里有个憨儿,生下来就傻乎乎的,偏偏却是个吃不饱的肚皮,如果放开了吃,一顿能吃十多个饼。

  饼是没有的,家家户户现在哪还有饼啊?

  全村一起背井离乡,偷偷摸摸迁徙来此,原本就是因为穷村活不下去,所以才艰难跋涉到了泾县,各家仅有的那点存粮,路上早就已经吃个精光。

  来了之后,家家挨饿。

  幸好老人和小孩有施粥吃,但是成年人必须自己想办法。

  然而,想啥办法啊?找活的人太多,活儿很难抢到,所以只能挖野菜度日,全村相互照应着慢慢熬。

  由于王刘氏家里有个傻儿,吃饭却一个能顶三四个壮汉,村民们深知王刘氏艰难,故而挖野菜的时候都很照料。

  比如明明看到野菜,已经准备跑过去挖,但是看到王刘氏也走上前,村民们就假装没看见野菜。通过这种默默帮助的方式,让王刘氏每天都能挖满一筐。

  一筐野菜,听着不少,然而王刘氏家中不止傻儿,还有另外三个儿子也很能吃。

  虽然那三个儿子不是憨傻,但是肚皮也和他们的傻哥一样,个个能吃十几个饼,从小到大很少吃饱过。

  那三个儿子自己也去挖野菜,只可惜挖的根本不够自己吃,毕竟眼下整个山林全是人,靠野菜度日的百姓实在太多了。

  王刘氏挖的野菜,如果自己吃肯定够,可是天下做母亲的人,怎肯饿着自己的孩子?她每天艰辛的操持,努力让儿子不饿死。

  此时是中午,王刘氏感觉很饥饿,但她却顾不得自己,满心只担忧家中的傻儿。

  她背着筐,快步走着,远远看见自家的棚子,看到在棚子前玩耍的傻儿,这才稍微放心,脸色浮现慈爱。

  她步伐更快,仿佛忘了浑身的疲累,她急匆匆跑到儿子跟前,伸手去抚摸儿子的额头。

  儿子的个头很高,身高足有九尺,而她的个头只能到儿子胸口,但是她每次都能摸到儿子的头,因为,儿子每次都会乖乖的低头让她轻抚。

  这一次同样如此,儿子满脸纯真的笑,蹲下身体在她面前,仰着脑袋让她摸额头。

  同时,儿子憨憨的向她汇报,语气像个小孩童:

  “娘,俺今天很乖!”

  “娘,俺听话,在门口,不乱跑。”

  “饿,不偷东西吃……”

  王刘氏心里一酸!

  儿子已经二十岁了,却还像小娃娃,每次她干活回来,都会听到儿子这么说。

  很乖,不乱跑,虽然很饿,但是不去偷东西吃。

  王刘氏强忍着泪水不流下来,慈祥的抚摸着儿子头顶,她知道这时候必须夸奖,因为儿子期待着她的夸奖。

  “大壮真乖,真听话,娘的每个嘱咐,大壮都能记着,真好,真听话。”

  来自于娘亲的夸赞,对于一个憨傻而言乃是世上最开心的事,于是这个九尺高的汉子,咧开嘴发出了洪亮的笑声。

  王刘氏的脸色越发慈爱。

  但她没时间一直陪儿子,她得赶紧烧火做饭给孩子吃。否则儿子饿的厉害时,憨憨傻傻的会去找土吃。

  她刷了锅,去沟渠提了水,从沟边返回来的时候,看到一群穿着差服的差役大人。

  远远地,她就听到,铜锣声响起,差役们似乎在召集百姓。

  这让王刘氏心里一惊,因为她的傻儿子最喜欢凑热闹,如果不小心招惹了差役,很可能会让全家摊上大祸。

  村里人都知道,她儿子力气太吓人,跟人玩耍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容易把人弄的腿断胳膊折。

  以前伤到过村民,乡里乡亲的能担待,可如果这些差役被伤到,儿子岂不是要去下大狱。

  一想到这种情况,王刘氏的心里更惊慌。

  她顾不得拎着的水桶,直接扔在沟渠往棚子跑。

  然而当她跑回来棚子这边,她心中的惊慌却化作了释然。然后又由释然,变成了母性慈爱。

  只因她看到,家里的另外三个儿子回来了,此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