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查抄李三才满门



  在内阁值班房中,孙承宗不禁感慨道:“真没想到,李三才竟然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

  这时,一旁的薛国观笑着附和道:“首辅大人所言极是呀,李三才能坐到东林魁首之位,却包藏祸心,竟敢谋逆,实在是罪有应得。”

  袁可立笑着说道:“首辅大人,您说这到底是李三才真的谋逆,还是魏忠贤和江宁使的手段呢?”

  孙承宗赶忙开口提醒:“袁兄,慎言呐!”

  袁可立笑了笑,说道:“无妨,不过是咱们私下讨论一下罢了。”

  孙承宗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江宁,咱们都接触过,虽说手段有时不太光明磊落,但也不至于做出栽赃陷害的事。

  可魏忠贤此人,就不好说了。”

  这时,一旁的薛国观见同僚怀疑自己的靠山,赶忙开口说道:“孙阁老、袁阁老,近日我收到确切消息,李三才确实谋逆了。

  家中竟私自使用只有皇上才能用的器具,犯了僭越之罪,而且还查抄出了一百八十万两的巨额财产呢!”

  听到薛国观说出李三才被查抄出一百八十万两的巨额财产,孙承宗和袁可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心里都清楚,李三才这下在劫难逃,必死无疑了。

  先是犯下了僭越谋逆这样的大罪,紧接着又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逃不过一死。

  这时,袁可立抚着胡须,笑着说道:“一百八十万两,可真是一笔巨款呐!

  虽说户部尚书郭大人改革商税,这些日子也收了不少银子,但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这下有了李三才这一百八十万两,也算是暂时缓解了朝廷的困境,那九边将士的军饷,也总算是有着落了。”

  这时,薛国观笑着说道:“其实啊,这次户部重新改制商税,背后出主意的正是江大人。”

  闻听此言,孙承宗和袁可立顿时心中一惊,赶忙开口问道:“薛阁老,此话当真?”

  薛国观捋着胡须,笑呵呵地说道:“千真万确!

  那日,户部尚书郭大人为赋税的事儿实在没了办法,便进宫向皇上求助,没想到正巧碰到了锦衣卫江大人和东厂魏公公。

  后来呀,就在江大人的指点下,决定改制商税。

  具体该如何实行,全都是江大人指导的。

  而且就在前两日推行的时候,全程都有锦衣卫和东厂协助,就连成国公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江大人在这件事上可是出了大力气啊!”

  孙承宗和袁可立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满是震惊之色。

  旋即,孙承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感慨万分地说道:“这真是天佑我大明啊!

  起初,我只觉得江大人一心为国,颇具几分才干,却不曾料到,江大人竟有这般经天纬地之才。

  他竟能另辟蹊径,改革商税,为朝廷增加了一大笔商税收入。

  如今又扳倒李三才,给朝廷带来一百八十万两银子,当真是国之栋梁啊!”

  袁可立也笑着点头,深表赞同。

  薛国观听着二人对江宁的夸赞,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毕竟江宁是自己大哥般的人物,大哥如此能干,他这个当小弟的也觉着脸上倍儿有光。

  暗自琢磨着,要是自己今后好好干,说不定将来也有机会登上首辅之位呢。

  这时,一旁的袁可立却突然叹息起来。孙承宗和薛国观顿时感到诧异,开口问道:“袁兄,为何事叹息呀?”

  袁可立缓缓开口说道:“实在可惜啊!

  江宁有这般出众的才干,却投身于锦衣卫。

  倘若他入朝为官,以其能力,足以胜任尚书之职,就算进入内阁,也并非没有可能。

  可如今他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虽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天子做出决断,然而终究是归于武将行列,而非文官序列呀。”

  闻听此言,薛国观赶忙开口说道:“袁阁老不必如此忧虑。

  想当年,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那可是大明朝唯一身兼三孤三师衔的人呐!

  权势滔天,就连权倾朝野的严嵩父子,都对他礼让三分,不敢轻易与他起冲突。

  江宁如今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只要运用得当,未必不能在这位置上大展拳脚,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孙承宗和袁可立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说道:“薛阁老言之有理啊,今后咱们还得多和江大人走动走动才是。

  毕竟江大人的治国之策实在是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说不定往后还能从江大人那得到更多利国利民的良策呢。”

  咱们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江大人正端坐在大堂之上。

  就瞧见一众小弟抬着满身酒气、带着浓浓胭脂味的神虚子回来了,江大人顿时面露尴尬,忍不住开口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其中一名锦衣卫赶忙躬身回禀:“大人,这是属下刚才在巡逻的时候,路过两段沿街商贩处,不曾想遇到老神仙喝花酒,结果被人扔了出来。

  属下上前查看,才发现是大人您的师傅,就把他抬回来了。”

  本小章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