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颠倒黑白

  杨猛哂笑一声:“暗害兄长、又颠倒黑白,李秉,你死有余辜。”

  他不再多说,挥舞长刀,一击将石壁劈成粉碎。

  仍去势不减,直刺李秉脖颈。

  李秉虽有几分武艺,却常年沉湎酒色,荒废多时,怎是杨猛的对手。

  眼见刀锋袭来,锐利逼人,已是躲闪不及,他慌忙一声大叫。

  “仙师救我!”

  蓦然,一道道清气拂来,凝结成一株青色莲花,挡在李秉身前。

  长刀虽利,一触这青莲花瓣,却似撞上铜墙铁壁,任凭杨猛鼓足全身劲力,也不得寸进。

  “何方宵小,藏头露尾,莫非见不得人?”杨猛沉声喝道。

  “杨将军这嘴,锋利更赛刀剑。”蓦然,清光一转,现出一个绯袍道人,其面容古拙,眉宇间有一股漠然之气。

  杨猛浓眉一皱:“你是哪一派的道士,竟敢倚仗法术,助纣为虐?”

  “贫道崆峒派炼气士,玄光子,见过杨将军。”玄光子打个稽首,笑道,“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贫道此行,正欲化干戈为玉帛,做个和事佬。”

  “和事佬?”杨猛冷哼一声,嘲讽道,“先主对崆峒派深信不疑,屡加重用,凡事言听计从。”

  “到头来,却落得个兵败横死的下场!”

  “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便另投新主,更阻拦我擒拿真凶,何等厚颜无耻?”

  “杨将军何必动怒。”玄光子轻笑一声,“你言之凿凿,声称李大将军,曾谋害先主。”

  “不知可有真凭实据?”

  李昼生前,为免杨嬛被掳一事泄露,曾严令不得传扬半句,连带着李秉兵变之事,也鲜有人知。

  杨猛领兵在外,自然不知详情,所谓擒拿真凶,只是一个借口,为了师出有名罢了。

  如今被玄光子一语道破,却不想落人话柄,只得强辩道。

  “先主于我有知遇之恩,我铭感五内,他一朝枉死,我必为他报仇雪恨。”

  “李秉,假使你不曾谋害先主,可敢发下毒誓,若有半句虚言,必将死无全尸、无后而终?”

  “我……”李秉一时语塞,目光躲闪,全然不敢应承。

  毕竟,做下亏心事,怎能不怕鬼敲门?

  玄光子见状,眉宇一凝,暗中使了个传音之术。

  “大将军,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为了千秋大业,区区一道毒誓,算得了什么?”

  “只要你混元天下,自有天子龙气庇佑,即便是千夫所指,也伤不了你分毫。”

  “无需畏惧。”

  李秉嘴唇翕动,声音低不可闻:“仙师,非我不愿,实在是家中人丁单薄,血脉稀少。”

  “我怎可心存万一,以致绝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他年过二十,却无子嗣,已是不孝。倘若立誓,万一应验,岂不是落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玄光子拧眉道:“大将军不必瞻前顾后,贫道可施法遮掩天机,不令此誓泄露。”

  然而,任他如何劝说,李秉皆不为所动,反问道。

  “仙师为何执着此事?”

  “我为君上,杨猛不过是臣下,岂有君向臣立誓的道理?”

  玄光子摇头道:“大将军,非贫道一意孤行,实是杨猛命格不凡,为当世猛将。”

  “倘若收服此人,可助大将军一臂之力,气运大增。”

  “有朝一日,大将军一统山河,高居九五之尊,口含天宪,他不过一介臣子,任你如何炮制,也无人敢有异议。”

  此番话,可谓忠言,然而,落在李秉耳中,只觉刺耳。

  “仙师莫要忘了,杨猛屡次三番败在高楷手下,丢城失地,不过平庸之质,何谈猛将?”

  “何况,他以兵谏杀我,是为桀骜不驯,生有反骨;即便投效于我,也不过背主之人,朝秦暮楚,岂能轻信?”

  玄光子见他振振有词,猝然一噎,不由暗叹。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李秉心有成见,堪比王屋太行,难以移除。”

  “我择他为明主,恐怕是祸非福。”

  正叹息时,李秉挥动长刀,径直向杨猛杀去。

  “宁我负人,勿让人负我。”

  他可不会容忍兵谏谋反,即便他才是始作俑者。

  杨猛见此,双目一瞪,喝道:“班门弄斧,活得不耐烦了?”

  论武力,他睥睨群雄,怎会把李秉这个银样镴枪头,放在眼中?

  正要抡起大锤,来个脑浆崩裂,却不想,青莲一转,大放光华,将他兜头罩住。

  一时间,如陷天罗地网,身子僵硬,丝毫动弹不得,不由咬牙切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