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春秋书院

  通微道人叹息道:“果然是大变局,原本师门算无遗策,偏偏生出这等变数。”

  “虽有变数,但大势不可改!”通玄道人沉声道,“真人推算,陇右道潜龙为渭州李氏。”

  “这高楷与薛矩一样,不过是为王前驱,虽然侥幸逃过一劫,终究是李氏的踏脚石。”

  通微道人面露笑意:“师兄所言极是!薛矩只有两子,这次子薛仁跃死在高楷手上,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这两虎相争,必然两败俱伤,为潜龙做嫁衣。”

  “这是自然。”通玄道人抚须笑道,“便是有高人相助,也挡不住天道大势。”

  “这高楷不过将死之人,不必理会。倒是李氏那边,需要及早谋划,安排大气运之人前去辅佐。”

  “善!”两人相谈片刻,忽然如同云雾一般散去。

  ……

  次日,高府之中,麾下文武济济一堂。

  高楷坐在上首,环顾众人,沉声道:“薛仁跃军虽然大败,但广武、狄道、安乐三县,曾改换薛家旗帜,失去控制。”

  “如今大患已除,也该收回来了。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众人沉思片刻,争相说起自己的策略。一个个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仿佛金銮殿试,考状元一般。

  只不过多是空谈,竟还有以德感召的言论,让人无语。

  高楷微微摇头,时下之人,大多喜欢虚辞,夸夸其谈,却不重视俗务。

  殊不知,打天下靠的是真刀真枪,而不是温良恭俭让。

  “必须尽快寻找人才,组建自己的班底。”高楷心中思忖。

  下首,裴季察言观色,拱手道:“刺史大人,此三县虽然为薛军掠取,但高公经营多年,必有人心向刺史大人。”

  “我愿前往传缴,安定三县,为刺史大人分忧。”

  高楷有些意外,这个裴季倒是个做实事的。

  “既然如此,有劳裴司马走一趟了。”

  “若能安定三县,当为裴司马计一大功。”

  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最好。毕竟,他就这点家底,又刚经历一场围城大战,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实在经不起过多的损耗。

  他当即修书一封,盖上官印,交予裴季。

  裴季大喜拜道:“下官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刺史大人所托。”

  众人见他得了重任,纷纷懊恼。等高楷命他们退下,一个个言不由衷地上前道喜,话语中满是酸溜溜的意味。

  裴季满脸谦虚,心中却是冷哼,刺史大人不喜空谈,你等算是再无前途可言了。

  一群腐朽老儒,满口道德文章,拿老一套对付新主,却不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可笑!

  他握紧手中的文书,心中决定,刺史大人有争霸天下之望,我可得抓住机会,做个从龙之臣。

  来日说不得封侯拜相、名垂青史。想到这,他加快脚步,匆匆前去办事。

  高楷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不禁好笑,果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不过,他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三郎,你派人去招募壮士,积蓄粮草,为出兵做准备。”

  梁三郎心中一凛:“是。”

  “另外,在城中发布招贤榜。”高楷接着说道,“只要有一技之长,不管是文墨,还是武艺,或者经商、务农、工匠杰出者,都可以来府中自荐。”

  他这是打算广撒网,撞一撞运气,没准野有遗贤,正好趁机招揽过来。

  梁三郎思索片刻,低声道:“郎君若要招贤纳士,不妨去城中的春秋书院看看。”

  “那书院的山主——荀夫子,擅长教学,通四书五经,多位弟子官至宰相。”

  “传言,陛下听闻其名声,曾派人延请至长安,做太子老师。”

  “只是,荀夫子为人高洁,不慕富贵,也不求闻达于世,因此出言婉拒,只愿潜心教学着书。”

  “陛下称赞,其人有孔圣人之风范。便是高公也敬重有加,执弟子礼,多次登门请教。”

  高楷一拍脑袋,怎么忘了这茬,这可是一个人才聚集地。

  “三郎,马上去书院呈上名帖,我要登门拜访荀夫子。”

  “是。”梁三郎匆匆去了。

  晚些时候,高楷骑马来至春秋书院门外。

  这书院别有洞天,竟然建在水中央。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三月时节,竟有莲花争相绽放。

  此时微风习习,花香淡淡,又有朗朗书声传来,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高楷淡淡一笑,乘船来至院中。

  早有迎客童子在外等候,见了他便拱手作揖道:“夫子在藏书阁中,恭迎刺史大人。”

  高楷点了点头,随他走进书院,绕过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来至一座三层殿阁外。

  左侧有一座花圃,其中数十种名贵绿菊绽放。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