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威震荆湖两路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大义分舵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在乔峰这位卓越领袖的引领之下,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着。

  其势力范围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向外蔓延扩展,迅速占据了广袤的土地。

  不仅如此,它在整个荆湖北路更是声名远扬,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强大势力。

  甚至,这股强大的力量还在持续向荆湖南路渗透,如同燎原之火,势不可挡。

  如今,行走于荆湖两路之间,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丐帮大义分舵的乔峰乔舵主。他那威震天下的威名,犹如阵阵惊雷,响彻云霄。

  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皆是乔峰凭借自己那双无敌肉掌,一拳一脚、一掌一式,历经无数次战斗搏杀打拼得来。

  伴随着乔峰和大义分舵的名气日益壮大,一些事情处理起来也变得愈发得心应手。

  想当初,大义分舵对外广纳贤才之时,可谓应者寥寥无几,场面颇为冷清。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随着丐帮大义分舵的声望与日俱增,实力愈发雄厚,众多江湖中的无门无派散修们纷纷闻风而动,怀着敬仰之情,争先恐后地前来投靠,渴望能够加入这个蒸蒸日上的组织。

  不过,尽管求贤若渴,但大义分舵对于人才的选拔却并非毫无原则。

  那些心术不正、作恶多端之人;身世背景模糊不清、难以查明之人;以及心怀不轨、居心叵测之徒,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而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留下的人员,则需要进一步考察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潜力。

  只有真正具有潜力可挖的人才,才有资格成为大义分舵的一员。

  对于这些武艺不错且通过考验,新加入大义分舵的江湖人士,乔峰一视同仁地赐予了他们丐帮四代弟子的尊贵头衔。

  从此刻起,他们便正式融入了这个充满热血与正义的大家庭。

  当然,如果再想往上升的话,那就要为大义分舵,为丐帮,立功了。

  在这里面,大义分舵竟然真的招收了一个身材异常高大威猛、身高将近九尺的外族大汉,此人名叫巴多。

  说起这巴多,他原本乃是吐蕃北部地区的一介普通牧民。

  自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他全靠其爷爷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可以说爷孙二人一直以来都是相互依存、患难与共。

  巴多的爷爷名叫扎卡,年轻时曾有一段颇为传奇的经历。

  那时候,扎卡在一次外出放牧途中偶然遇到了一位身负重伤的密宗老僧。

  出于善良和怜悯之心,扎卡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将这位老僧带回家中悉心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老僧身上的伤势终于痊愈。为了报答扎卡的救命之恩,这位老僧决定留在扎卡家,并传授扎卡武功,引领扎卡踏入武学之门。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位老僧始终未曾提及所传授给扎卡的武学名称究竟是什么,而扎卡本人也并未对此多加追问。

  或许是因为扎卡本身习武的资质较为平庸之故,尽管在那位老僧离去之后,扎卡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练习着老僧所传授的武艺。

  但练来练去,除了觉得自己的力气相较于以往有所增长之外,似乎再无其他明显的变化。

  不过,生性豁达乐观的扎卡倒也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毕竟对于他来说,学习这些武艺的初衷本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已,至于能否成为武林高手之类的,他从未有过过多奢望。

  后来,扎卡毫无保留地将老僧所授的武功秘诀一一传授给了巴多。

  巴多天赋异禀,对这门武功的领悟能力超乎想象,学习进展异常迅速。然而,扎卡对此并未感到特别惊讶或欣喜,只是平静地嘱咐巴多多加勤奋练习,以期能够早日精通此功。

  想当初,那位老僧深知扎卡练武的资质欠佳,因此并未向他传授过多高深的武功技巧,仅仅授予了扎卡那门武功的前五层而已。

  自幼生长在吐蕃北部的巴多,心灵纯净如雪,未曾受到尘世浮华的沾染。由于当地常年被皑皑白雪覆盖,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外界之人鲜少涉足此地。

  久而久之,巴多与人交流甚少,言语表达略显笨拙。

  在巴多的童年时光里,生活简单而纯粹。每日除了放牧羊群之外,便是刻苦修炼爷爷扎多所传授的武功招式。而且,巴多生来便与众不同,拥有远超常人的巨大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愈发高大威猛,力能扛鼎,仿佛天神下凡一般。

  不过,这种强大的力量也伴随着一个问题——极高的能量消耗。

  自从开始研习老僧传承下来的那套无名武功后,巴多原本就惊人的食量竟然再度猛增。

  如此一来,本就经济拮据、入不敷出的爷孙俩日子过得越发艰难,生活的重担犹如泰山压卵般沉重。

  值得庆幸的是,巴多的爷爷扎卡拥有一门精湛的狩猎技艺。

  每当闲暇时刻来临,这位年事已高但经验丰富的老人便会前往附近的山林之中,凭借着自己娴熟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捕获一些野生动物以填饱家人的肚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扎卡毕竟已是风烛残年,再加上他们居住在吐蕃北部那片环境恶劣、气候严寒的苦寒地带,哪怕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疾病,也足以轻易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果不其然,就在大约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