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盐引法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李彦突然问道:“这几个月盐卖了多少钱?”

  他记得这个世界也是盐铁专卖,这也许是生产力相当的帝制王朝必然的一种手段。

  公孙赞说道:“盐的收入有一百万两,但这一次战线太长,而且陛下提高了军队的俸禄和抚恤金,还要补发去年一年的俸禄,一百万两也是杯水车薪。”

  李彦觉得肯定是不止一百万的,这中间不知道又有多少油水被抽走。

  不过贪腐问题还不是现在的核心问题。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加高效地将粮草送到前线。

  花钱买,运输过去,损耗大,中间贪污的多。

  “你看这样如何?”李彦说道,“以前是官府向民间卖盐,现在把盐交给民间自营,但盐商必须在官府这里买一种盐的引子才能经营。”

  “引子?”公孙赞微微一怔。

  “没错,就是凭证。”

  公孙赞蹙眉思索起来,思索了片刻,他突然恍然大悟:“对啊!臣怎么没想到!现在朝廷自己卖盐,又要制造,又要运输,还要卖,极其复杂,这中间不知道有多少官吏从中谋取私利,而且往往民间发现了盐池,不准私自开采,必须上报。如此,有的地方即便发现盐池,不开采,也不上报,白白浪费了盐池资源。”

  “若朝廷只掌管准入的规则,将准入资格化作凭证售卖,民间自负盈亏,一可以完全放宽民间开采盐池的限制,增加盐的产量,二是朝廷本身摆脱卖盐的繁琐,将中间隐形的那些全部变成自己的利润。”

  说完,公孙赞对李彦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彦倒没觉得什么。

  这只不过是历史上的盐引法,他补充道:“若是让商人运输粮食到边疆,在边疆领相应的盐引,就可以解决边疆粮食问题了。”

  公孙赞再一次愣住了,甚至当场跪下了,激动地说道:“陛下圣明!”

  连一边的曹谦德都震惊了。

  还能这么玩?

  当然可以!

  李彦心里想着,这些人没想到这么玩也正常,毕竟这是宋朝才出现的,汉唐都没有这么玩过。

  盐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商人为了得到盐引,当然愿意费尽心思运输粮食。

  例如运输一百万石粮食过去,获得价值两百万石粮食的盐引,路上亏损的那一部分也赚回来了,转手卖出去,又赚一笔。

  盐商可以赚钱,朝廷可以得到粮食。

  总结下来:把盐这个资源,变现成粮食,这个变现的场景是边疆军粮。

  而且朝廷专卖,盐价只会更高,让不同的盐商去卖,至少还有相互竞争。

  只要朝廷控制好盐引和粮食兑换价格即可。

  “左相以为如何?”李彦看着曹谦德。

  曹谦德是左相兼礼部尚书,左相的任务是审批政策,有驳回的权限。

  礼部尚书又是六部之首,管理官员品德考核,权力极大。

  但曹谦德这个左相显然是个老油条,用手一搓,能剐好几层油下来的那种。

  “陛下圣明,这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既然左相都同意了,那就这么办。”

  “不过……”曹谦德又为难道。

  “不过百官未必会同意,陛下您是知道的,政策您和宰相可以拍定,但还需要官员去执行,例如这个政策,户部和兵部肯定需要……”

  “谁不同意让他来找朕!就这么办,不要浪费时间了,政事堂今日草拟!”

  “是!”

  盐引只能说临时解决了边疆的粮草问题,往后的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

  但临时问题得以解决,已经符合李彦的预期。

  到了四月十八日,魏国第一名将闻渊抵达梁京,见到了魏帝。

  在场的还有魏无忌,以及狼狈而回的贾政道,还有兵部和户部的几个官员。

  贾政道的面色非常难看,苍白无神,憔悴乏力。

  “臣参见陛下。”

  “你终于回来了!”魏崇延打算从塌上站起来,却非常吃力。

  “陛下还请多多歇息,有什么吩咐,但请示下。”

  “朕的南线精锐,尽数覆没!”魏崇延心痛无比。

  说到这里,贾政道的脸色更加难看,他站出来说道:“卿陛下责怪臣,是臣疏忽大意。”

  “此事不能怪你,你也不知道陆康是假投降。”魏崇延摆了摆手道。

  贾政道心里想着:不怪我,那就是魏无忌的锅咯?

  丫的!魏无忌你搞情报的,陆康也是你派人一手策反,现在老子被陆康阴了,不怪你怪谁?

  但这话贾政道肯定不会当面说出来的。

  贾政道平生最喜欢的就是打仗,但玩的最菜的也是打仗。

 &em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