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商业产能的建立

  三月二十三日一大早,李彦吃完早餐,就去了纹绣院。

  “陛下,现在江宁城很多人都相信朝廷在西线布置了五十万大军。”王元吉说道,“不过还有一部分人拼命地否认,这些人似乎很卖力,要不要把这些人抓起来?”

  “不用,抓不完的。”

  “奴婢是担心他们再乱嚼舌头,恐怕会露馅。”

  “公孙弘来了没有?”李彦转移了话题。

  刚提到公孙弘,公孙弘就沿着长廊一路走过来。

  跟他来的还有一个男子,约莫近四十岁,看起来与公孙弘有几分相似,但更显得沉稳。

  “臣公孙弘参见陛下。”

  “草民公孙赞参见陛下。”

  李彦走过去,一把搀扶住公孙赞,说道:“你终于来了。”

  公孙赞是前户部侍郎,他可不是一般人,他的父亲公孙泰是李恪时代的户部尚书,他自己三十几岁就坐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大夏朝堂上下的账目,他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明明白白。

  当年大夏第一名臣萧璟还在的时候,公孙泰是萧璟的得力助手,后来公孙泰走了,公孙赞又成了萧璟的得力助手。

  “陛下,草民……”

  “之前罢了你的官,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你不要放在心里。”

  “臣不敢。”

  公孙赞心中颇为震惊。

  这人是皇帝?

  这个人真的是他熟悉的那个皇帝?

  为何行为举止,说话语气,完全不一样了?

  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

  难道真的是现在外面传言的那样,陛下是为了和平,才一直忍着魏芸的?

  “朕今日找你们兄弟二人来,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们跟朕过来。”

  公孙弘和公孙赞跟着李彦一路走向纹绣院。

  陈凌早已在纹绣院门口等候。

  “陛下。”

  “如何?”

  “已经赶工做出来了,一共三百台。”

  “比朕料想的还要快,原料都准备充足了吗?”李彦一边往里面走,一边问道。

  陈凌小心翼翼说道:“臣准备了一些原料,但恐怕不充足,一是原先的原料要用于宫廷服饰的制作,二是户部说他们没钱了。”

  李彦转身看着王元吉,王元吉连忙说道:“户部的确没钱了,前几天又送了一百万去徐州,还有两百万送到秦州,最后五十万两送到了宋州,现在空了。”

  说到这里,王元吉还小声补充了一句:“徐州还有五百万要给,陆康派人来催了,不过上一次勾结魏国使者的那几个官员,超出三百五十万两,但徐国公说宋州还缺一百万两,而且催的急。”

  “你大点声说。”李彦对王元吉说道,“现在还有多少钱?”

  王元吉说道:“一共还有三百五十万两,宋州缺一百万两,徐州还缺五百万两。”

  “公孙赞。”

  “草民在。”

  “听到了吗?”

  “听到了。”

  “你怎么看?”

  “魏军南下,韩帅到了西线,西线自然是重中之重,中线有剑门关,草民认为中线的可以先放着,把钱给到东线和西线。”

  “听到了吗?”李彦看着王元吉。

  “听到了。”

  李彦道:“就按照公孙赞说的这样办。”

  公孙赞微微一怔,连忙说道:“陛下,草民对前线一无所知,只是说了一下草民的愚见,绝不敢……”

  “朕看过你以前做过的账本,这个世上没有人比你做的更好,萧璟夸赞的人,朕无条件的相信。可惜萧老太师走了,不然朕亲自去把他抬回来!”

  “陛下若是缺人,何不找萧老太师的学生到京师来?”

  “学生?”

  “宋濂,萧老太师的学生。”

  “怎么以前没听过?”

  “隐士。”

  “哦,王元吉。”

  “奴婢在。”

  “派人去把这个宋濂找到京师来。”

  “是!”

  “走吧,跟朕进去,朕给你们看看朕这段时间潜心制作的好东西。”

  公孙弘和公孙赞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到底是什么,需要让江宁府尹过来?

  而且还要把前户部侍郎叫来?

  尚未进去,众人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络绎不绝的纺织声。

 &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