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定向
午时,谢江南便回到永兴县,他本计划着直接回桐江村。
可永兴县城里,还有他授业多年的恩师和几位好友。
还有一直很尊重他意见,现在掌管谢氏四房在永兴县城经营的东家,他的堂兄谢江西。
因而,他不得不在县城停下匆忙的脚步。
谢江西在码头亲自接上了堂弟,去年中举的谢江南。
“二哥,竟亲自过来迎接。如此盛情弟弟受之有愧呢!”
谢江南语气很诚恳。因为此次春闱未中的缘故,他对堂兄谢江西这么热情的接待,还是感到有点意外。
早年间他的这个堂兄,平日里对待他的时候并不友善。
事情的改变,发生在十六岁他第二次参加县试,并顺利拿下童生名额之后。
这位二哥在他面前,才收起了那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
再后来的府试,院试他顺利拿下了凛生。
自那之后,二哥谢江西对他才恭亲有礼起来。
“三弟一路辛苦,此次进汴京科考,定是历经艰辛十分磨人。我知你心中好奇,我为何会如此着急见你。”
谢江西在商场沉浮数年,早已磨去了少年时的高傲,多了一分成熟稳重。
在面对才华和眼界都高过自己的堂弟时,如今的他心里是服气的。
“南边出的那些事,三弟应该已经听说了?”
谢江西道。
谢江南点头应道:“是的,已经确定,是苗、瑶两族人下山劫掠,祸害了永州府东部和桂阳县部分乡镇,如今已退回山里。而湖广道观察使衙门,已提请兵备道发兵五千至桂阳县驻防。端午节后便可抵达。”
“那,咱们粮行的经营是否受到波及。我又要如何应对。”
谢江西直白的提出自己的担心和需要。
“提价收粮,以备万一,只做勿言,谨防出头。”
谢江南很快给出了十六字方针。
谢江西听后,心头大喜,三弟的建议前两句和他多日里所谋划的很接近。
只是,后两句却是他没有想过的。
做生意,不说,不传。
这还怎么做?
他有些犯难了。
做生意的人,谁不想要大肆宣扬。
涨价收粮!
如若,不宣扬出去,谁知道你涨了价收粮?
谁会主动卖粮给你?
谢江南看出了谢江西心中的疑惑,继而轻声道:“先熟后生,可言传,不可留墨。以防被有心人盯上。”
谢江西瞬间明了。
他这位三弟,行事果然想得周全。
如此操作,便不落人口实。到时候就算官府因为粮价上涨,追究扰乱市场的责任,他们也不会留下确实的首尾,遭了官府的责难。
没一会,马车到了谢江西的府上。
几个小辈陆续给谢江南见礼,谢婉瑜更是欢喜,外出一年多父亲终于回家了。
谢江西把谢文元忧心,稻田里青蛾虫灾的情况,说给了谢江南知道。
谢江南听后,沉思起来。
这件事可不是小事儿,要是稻田里青蛾虫灾起来。
今年衡州府一地的粮税,必然有所减少,这对衡州府各级官员来说都影响重大。
如若,下面的人隐瞒不报。
但是,却在征税时,依旧按去年收成数比例征收。
受灾严重的地方百姓,必定无法承受税赋重担。
到那时候,很有可能,引起百姓生活无着落。
若被有心人煽动,激起民变也有可能。
谢江南在回永兴县的船上,也听人说永州府境内有蛾虫灾害发生。
然而,他在衡州府境内接触到的读书人,或衙门中的公爷们,却都没提起过这个事情。
至少,他在衡州府的两天时间里,所接触到的所有公门中人,或是有功名在身的同窗,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他面前说过永州府虫害的话题。
这很诡异。
这件事情,里面有太多的变数。
衡州府在位的每个官员,他们都有自己的考量。
他们每个官员,都想从即将到来的稻田蛾虫灾害中获得相关收获。
看到谢江南凝重的神色,一旁安静坐着的谢秉礼想了想才道:“三叔,昨天,爷爷也想了很多办法。他想找出治理稻田蛾虫的方法。”
“不过,我听秉松堂哥说,他试过许多种,从前对付稻田虫害时用过有效的法子。可是,在对付今年这种禾苗蛾虫时,最后效果都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他说,咱们村子周围有些地力较弱的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