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400
进的错觉。伴娘与花童静静跟随其后,白色花瓣如雪一般洒落,而舞台的布景片也随之缓慢移动——从繁华的小镇,逐渐过渡到泥泞的小路,幕后传来的马蹄声和车轮碾过石子的声音显得格外真实。
当背景完全更换成一片荒凉的墓园,伊莲缓缓走下马车。她的脚步不急不缓,指尖颤抖着解开礼服的束带,洁白的婚服悄然滑落,露出了她最初的黑色丧服。她跪倒在兰伯特的墓前,压抑了整场婚礼的悲痛终于决堤,她像是被撕裂了一般,失声痛哭。
台下,已经有些平静下来的妹妹再次红了眼眶。
“可怜的伊莲,”她小声啜泣道,“为什么他们那么相爱,却得不到一个好的结局呢?”
就在伊莲伏在墓碑上的那一刻,舞台上空的灯光剧烈闪烁,一道惨白的雷电劈裂舞台的背景,震耳欲聋的雷声席卷整个剧院。道具师们早已准备好的风机骤然启动,席卷着破败的落叶,让整个舞台笼罩在一片狂风暴雨之中,剧院上方的喷雾装置同步开启,细密的水雾弥漫整个观众席。
威尔斯愣住了,有种久别重逢的错觉。
“这就是纯正的吸血鬼味啊,”他不禁感慨道。
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下,伊莲的身影显得格外渺小。花童们早已四散开去,惊恐地躲进马车里,伴娘则在风雨中踉跄着,拼命伸出手,焦急地呼唤着伊莲的名字。可伊莲只是沉默地站着,黑色的丧服紧紧裹住她纤细的身躯,雨水顺着她苍白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忽然,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炸裂舞台。
墓碑周围的地面开始颤抖,泥土如同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拉扯着裂开,一道幽深的黑色裂隙突兀地出现在舞台中央,像是通往深渊的入口。
伊莲缓缓直起身子,她的指尖轻轻拂过墓碑,最后一次触碰那刻印着“兰伯特”之名的冷硬石面。
下一刻,她毅然跃入那漆黑的墓穴,毫不犹豫,如飞蛾投向火焰。
“我的天啦!”威尔斯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剧烈的震惊让他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音量,双手抱住头,几乎失控地叫道:“她跳进去了?!她……她跳进了兰伯特的坟墓?!”
“她会死吗?”妹妹的声音带着惊恐,瞪大眼睛看向包厢里的其他人,急切地想要得到答案。
然而,还未等任何人开口,她便已经知道了答案——
泥土在伊莲坠落的瞬间迅速合拢,将她彻底吞噬,好像她从没来过。
剧院中瞬间寂静无声,只剩下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舞台上,轻柔得像是一场悲怆的挽歌。
起风了。
突如其来的一阵疾风从墓穴的裂缝之上席卷而起,带起残存的落叶,旋转着掠过舞台。
墓穴的裂缝之上,两道漆黑的影子倏然升起。
是一对蝙蝠。
它们从坟墓的黑暗深处骤然腾空,如亡魂般穿透风雨,它们翅膀震颤时发出的微弱颤音,冲向穹顶。雨幕斜落,灯光摇曳,蝙蝠的剪影忽隐忽现,有时被夜色吞噬,却又在电闪雷鸣间短暂地显现身形。
“他们……是兰伯特和伊莲,”妹妹望着那两只蝙蝠,屏息凝视,声音微微发颤,“他们,变成蝙蝠了?”
“真好……” 夫人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湿意,笑中带泪,低声喃喃,“他们最终还是在一起了。”
观众席中,先前因震惊而凝滞的空气终于缓缓松动,有人悄然抬手按住胸口,仿佛试图平复怦然加速的心跳。有人望着穹顶,目光追随那两道黑色的剪影,嘴唇微微颤抖,却久久无法言语。
忽然,它们低空掠过观众席,黑色的剪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拖出一瞬即逝的阴影,有人下意识地抬起手,仿佛想要抓住它们,但它们转瞬即逝,掠过舞台,直冲向幕布后的无尽黑暗,最终消失在阴云的深处。
直到雨声渐息,雷鸣远去,舞台上的一切归于沉寂,观众们才终于回过神来。
剧院的掌声如浪潮般汹涌,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座建筑掀翻。
观众席中,许多女士绅士们仍然紧紧捂着嘴,泪水无声滑落,眼中满是激动、震撼,甚至带着一丝怅然。有人低声啜泣,有人茫然地望着舞台。
就在这时,掌声之中,忽然有人哽咽着喊了一句:“再来一次!”
片刻的静默后,随即便有更多人附和起来:“再来一次!让他们再出现一次!”
“我刚刚太紧张了,没看清!真的变成蝙蝠了吗?” 一位夫人一边用手帕擦拭泪水,一边焦急地询问身旁的友人,“我是不是眼花了?他们真的飞走了吗?”
“不,你没有眼花……” 她的友人握住她的手,感慨道,“伊莲和兰伯特……他们真的变成蝙蝠了。”
“我做梦都没想到莎比亚的戏剧还能这么改编,”包厢里,经纪人也松了口气般露出笑容,“我喜欢这个结局,我是说,和原作相比。”
第387章 反响与争论
“一出戏剧若能使观众沉默, 那便是成功的;若能令全场屏息,连心跳都仿佛停滞,那便是伟大的。《伊莲和兰伯特》便是这样的戏剧。”
首演回来没过几天, 嗅觉灵敏的报纸便已纷纷刊登出《伊莲》的最新评论文章,剧评人们似乎都急于为这场“三部莎比亚剧作”的输赢选边站定。实际观看过演出之后,威尔斯更有兴趣看看这些文章是怎么评价的了。
“一切都与现实交织得令人战栗。如果说剧院的舞台是世间万象的缩影, 那么《伊莲和兰伯特》无疑是它最黑暗、最浪漫的篇章。”来自《戏剧周报》的评论站在赞扬的这一边,不忘谈及舞台效果——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