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00
身心的暖和起来, 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于是这般, 虽说今年冬日是几人离乡后在京城的第一顿美食带来的欢欣虽不足以抵抗思乡的离愁,也冲淡了不少。
是故几人在这冬日时不时的吃上一顿火锅来驱寒,于是在座的几人除了茅荣轩是第一次吃火锅,其余几人皆是吃了好几顿。
再说茅荣轩,茅荣轩虽说是没有用言语表述出来这食物到底是多么的美味,从他那不动声色的加快咀嚼的速度上也能看出来这顿饭他吃的有多么的满意。
因着从小到大的饭桌礼仪不允许茅荣轩大声的表达自己是有多么喜爱, 但后来每次茅荣轩下朝之后拉着叶胥询问到底什么时候能再吃上一顿火锅时, 也能看出茅荣轩对火锅的钟爱。
不论春秋冬夏,只要是下朝之后,只要能看到叶胥的身影, 茅荣轩定是要走上前去拉扯一番, 之后再步入正题, 问叶胥什么时候准备吃火锅。
当然茅荣轩能抓到叶胥的时间并不多, 叶胥是圣上重用的臣子, 深受圣上的喜爱,而茅荣轩一介闲王,本就对上朝不感兴趣,当今圣上也是纵着他, 可自从叶胥入朝为官后,瑄王上朝的频率也蹭蹭上涨。
虽说瑄王上朝的频率有所上升,可架不住圣上总是下朝后留下叶胥,于是当今圣上见到亲弟弟的机会就多了起来。
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瑄王并不是想念自己的亲哥哥了,只是为了一口吃的,为了一口吃的,让他本来最不愿进的御书房硬生生的被他踩熟了点。
若是说茅荣轩最后悔的事情,那便是他没有趁着叶胥在京时多去他家蹭几顿饭,以至于叶胥走了六年之久,每当茅荣轩想吃点新鲜的,都到进宫小吃一顿,当然这也少不了太后从着急他娶妻发展到让他生子,他吃点新鲜的容易吗他。
倒不是说王府的厨子不行,就那么几个厨子,翻来覆去也就那几种花样,他早就吃厌了。后话暂且不提。
等众人吃完了这餐,叶胥和荀文林二人自觉地收拾起碗筷,陶青和莘欣然原本是像往常一般摊在椅子上准备小憩一番,二人在那无比默契的用手摸了摸自己鼓起来的小肚子,二人皆是闭上了双眼一副享受的模样。
还是陶青看到茅荣轩脸上一副震惊的表情时才恍然间想起来还有外人在,本来快要闭上的双眼陡然睁大,小院里除了二人之外还有别人?
陶青看到莘欣然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时,他忽然间觉得自己的嗓子有些不太舒服。
陶青“咳咳”了两声,看到莘欣然一副“垂死梦中惊坐起”被吓到的模样,目睹了莘欣然被吓醒的全过程的陶青忽然间觉得自己的嗓子好像又好了,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是这咳的两声起了作用。
莘欣然被陶青这突如其来的两嗓子弄醒了,梦中惊起的莘欣然一脸疑惑的看了看四周,像是在找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动静。
直到让看到茅荣轩那一副看了眼的表情后,才恍然发觉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他竟忘记了今日有客人来,都怪这该死的习惯。
毕竟是客人,莘欣然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平时不是这样的!” 也不知莘欣然这幅自欺欺人式的说辞式解释给谁听的。
茅荣轩听到之后像是突然间反应过来了一样,“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跌跌撞撞的转身冲向伙房,边走说道:“我去伙房帮叶兄和荀兄。”
可惜了我们瑄王,长这么大都不知道伙房长什么样子,更别说是进伙房,在这么窘迫的情况下竟然慌不择言说去伙房。
陶青看着茅荣轩站起来慌不择路的冲向伙房,直到看着茅荣轩进了伙房,陶青和莘欣然看着倒在地上还在微微抖动的椅子嘴角诡异的颤抖了起来。
冲进伙房的茅荣轩稍稍平息了下自己的心情,就又看到叶胥和荀文林二人在有条不紊的一个清洗碗筷,一个将东西放到架子上,本是很奇异的现象,可现场却又透露出一股诡异的和谐。
这幅场景带来的冲击不比方才他饭后坐在椅子上纠结自己是否应该去伙房帮忙时却看到陶和莘二人饭后昏昏欲睡的模样来的小。
在他短短十几年的接触的那些贵妇人中,是没有一个人吃完饭后像陶青和莘欣然这般不顾形象的半躺在那,他接触的那些诰命夫人在宫宴上有的根本不吃宴席上的饭菜,更有甚者,桌前的筷子根本没有动过。
这其中的缘故茅荣轩根本不知晓,宫宴上的饭菜都是御厨为了上的及时和不出差错,一般都是御膳房提前做好了的。
若是清夏时节还好说,若是到了三冬时分,那些贵妇人一般不会动筷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为了出席宴席自然是梳妆打扮一番的,若是为了一顿饭弄花了妆容,或者是弄到了精心准备的衣物上,那可是出了大丑。
往小了方面说是这些小失误成了一年中贵妇人们的饭后谈点,往大了说,可能会影响她们丈夫或者孩子的仕途,为了以防万一,那些贵妇人一般都不会在宴席上动筷子。
与那些贵妇人不同的是,陶青和莘欣然是在自家的院子中,食材都是现准备新鲜的食物,再者说了,饭菜是热的吃着才好吃,美味的饭菜总是让人招架不得,不出意外的是二人果真再次吃撑了。
这才造成了茅荣轩看到的那一幕,以至于给茅荣轩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再说伙房这边,叶胥和荀文林很熟稔的合作着把碗筷收拾干净。若是问二人本是读书人,可不是说:“君子远庖厨”。
虽说有:“君子远庖厨”一说,可君子远庖厨的前提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原话是:“闻其声,不认识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原句的意思可不单单是君子远庖厨。
可总是有些坐享其成又不愿动手的虚伪读书人,自己一事无成,却又享受读书人的身份给自己生活上带来的便利,被捧的久了,就忘记了自己几斤几两,却拿一些什么孔圣人来敷衍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