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课堂



  “和垚,你就不要回去了,反正我也是一个人住,咱们俩个晚上好好喝一顿,我给你压压惊!”

  黄俊森拍了拍王和垚的肩膀,喘着气道。

  “郑叔父的脑袋还挂在城墙上,郑思明闷闷不乐,我真是没有心情。”

  王和垚微微沉吟,还是据实相告。

  他也想看看,这个黄俊森,是不是自己值得相交的朋友。

  王和垚的话,让黄俊森微微一愣。他看了看周围,拉住王和垚,压低了声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和......垚,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你可不能干傻事!”

  一旦和乱匪扯上关系,官府向来是株连甚广,毫不留情。

  他黄家和抗清撇不了关系,早已是官府的眼中钉。王和垚干傻事,无疑是找死。

  “我想帮着郑思明,把他阿爹的人头拿下来,和身子一起安葬!”

  王和垚看着脸色发白的黄俊森,轻声细语。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只是还要完善很多步骤。

  “拿下人头?就你们几个人?”

  黄俊森震惊之余,摇了摇头。

  “官府拿人头示众,是要立威,杀鸡骇猴。你们要抢人头,肯定不行,弄不好还要牵连家人!”

  “老黄,我不是抢人头,我是想把人头取下来。你们黄家不是家大业大吗?能不能帮忙,把人头给要回来?”

  王和垚心里起了希望。

  黄俊森锦衣纨绔,也许人脉广、路子野,能帮上忙。

  “兄弟,梨洲先生虽是文坛泰斗、江南名士,好大的名气,可是要论和官府的交情,恐怕就爱莫能助呢!”

  黄俊森摇了摇头,一脸的苦笑:“谁都知道,我伯父曾与官府作对,起兵反清。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朝廷对黄家也是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

  看得出来,黄俊森是真为难。

  “梨洲先生?黄宗羲?你的伯父?”

  王和垚目瞪口呆,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怪不得黄胖子能中秀才,看看他的家世就知道了。

  “兄弟,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黄家因明末抗清,历次遭鞑子缉捕。要不是为了安抚江南人心,黄家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了!”

  黄俊森感慨道。

  王和垚点了点头,若有所失。

  黄宗羲,梨洲先生,明末遗民,抗清义士,大名鼎鼎,和顾炎武、朱之瑜等志士齐名。

  自毁家产以纾民族之难,清廷多次请其入仕而坚拒,终身不仕清廷,其人志趣,以不言而明。

  其着作《明夷待访录》,期待贤明的治国者来访,奉献其“为治大法”的政治实践。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可惜生不逢时。

  和他着作《明夷待访录》齐名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黄宗羲定律”。

  历史上的税赋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改革后,百姓的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反而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这便是黄宗羲定律,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想不到这位明末清初的大儒,竟然也是余姚本地人,而且尚在人间。

  从这位年轻的黄俊森激愤的话语里听得出来,这位好友,似乎和他的黄门前辈一样,也对清廷不满。

  “老黄,你刚才说,你一个人在城中住?”

  王和垚心头一动,停下脚步。

  他本打算在被封的“高升”客栈里藏匿,后半夜行事。如今看来,可以不用冒险了。

  “我家在余姚县城有宅子,除了一个下人,就我一个人住而已。”

  黄俊森洋洋自得,很是为自己在县城有房得意。

  “老黄,你那里,有多余的房间吗?”

  王和垚眼神闪烁,对自己的居心叵测,有些不好意思。

  活了快四十年,他还是不习惯利用别人,更不用说是好友。

  “和垚,这是自然!”

  黄俊森断然道。

  “我可能要带女子过来,我不想让其他人看到。”

  王和垚有些尴尬。

  美人计,也许到时不得不用上

  “原来是这样!”

  黄俊森恍然大悟,脸上一副“男人都懂”的神情:“放心吧,我懂!耽搁不了你的好事!”

  黄俊森哈哈一笑。

  王和垚懦弱孤僻,他也会寻花问柳?

  也不知道,他要带回的女子是谁?

  王和垚安下心道:“老黄,你是秀才,能中举吗?”

 &e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