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秒预备

  *

  “那死刑犯真能在3分钟内解决吗...我怎么感觉这家伙完全状况外啊?隔壁那群科学怪人们没告诉他,我们很赶时间吗?”

  李书看着观察员们传过来的投影画面,抱怨道。

  舒良策的眉头从刚刚起就没放下过,不再看于白这边的画面。

  站在控制台前,高大的个子微微俯下身体,右手两指放大歹徒这边的视频画面,定格在歹徒的火机上,思考片刻后开口道:

  “淋雨时火焰抖动,但看得出有防风罩的形状,应该是防风打火机。

  但是橙色的火焰比较少见,钠和锂的化合物在燃烧混合时可能会产生橙色调的火焰;或者某些醇类,在燃烧时也可能产生橙色火焰。

  打火机在人们心理定位往往是实用工具,不怎么追求美观,这种具有观赏性质的打火机定价可不便宜...这歹徒还是个讲究人,可能是个打火机爱好者、或者是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虚荣心的人。

  李书,按这个方向去查查有没有哪个厂家或者工作室做过这种定价较高的打火机、卖给了什么人。”

  李书应承下来,火速调查。

  舒良策接进狙击手通讯频道:“118秒预备。”

  黑夜中,薄薄雨雾勾勒出狙击手匍匐的姿势,瞄准镜视野中的十字牢牢锁定着歹徒。

  118秒后,谈判专家会再次上来转移歹徒注意力,时刻准备抓住人质;

  根据风向和目标距离,子弹会从歹徒后脑射入,而一旦人质被点燃,头顶直升机会立刻降下灭火材料。

  尽管构想很好,但变数太多,风险依旧很大。

  楼下消防的救生气垫已预备,但从歹徒和人质所处高度来估计,摔在气垫上的冲击,并不比平地好多少。

  因为高度过高,气垫可能无法完全抵消下落的冲击力。

  比如从数十层楼的高度摔下,即使有气垫,人体所承受的冲击力仍可能超过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其次,人质下落的姿势和角度也很关键。如果是以不正确的姿势,比如头部或脊椎先着地,即便有气垫的缓冲,也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颅脑损伤或脊椎损伤。

  但舒良策别无他法,他不相信那个听起来神神叨叨的技术,他更关注现实。

  一旦开枪,这也宣告于白行动失败,杀意侧写装置营救失败。

  *

  于白手轻轻抚上那具长着自己脸的焦尸,尸体表面硬脆,他感觉自己像在摸一块粗粝的木炭。

  刚接触,他眼前浮现一小行截然不同的小字:

  【请你调查你的死因,这将帮助你在杀意空间中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于白心里正纳闷,培训时也没说有这玩意呀。

  「杀意空间里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但是,请尽量保持理智!」

  他又想起了那个女观察员板起的小脸。

  调查自己的死因...真是头一遭,不过对他来说也不算太难。

  于白在入狱前念的本来就是侦查学,因为对犯罪心理感兴趣,后又选择攻读心理学硕士,进一步研究恶性杀人犯的心理动机成因和前兆行为模式。

  他观察焦尸,心理很快就浮现了一些猜想:

  是活着被烧死的,还是只是尸体被焚?

  但是看姿势,并不像。

  如果是被焚尸,那么尸体可能会产生一些动作,例如在升温阶段,手臂肌肉会急剧收缩,会做出一些类似拳击时用双臂保护头部的动作。

  然而这具焦尸只是平躺在地上,一手落地,一只手搭在自己肚子上。

  于白突然俯身凑近,一股子人肉烧焦味扑面而来——

  人类被烧焦的气味并不会令人联想到食物,反而会让人恶心反胃:这毕竟是同类尸体的味道,身体恶心,是本能地对危险的抵触。

  而于白闻到的是“自己的尸体”,这味道更让他差点吐出来。

  给自己做尸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遇不到的事,反倒在这里体验到了,真是有点意思。

  随后他屏住呼吸,强忍恶心,开始翻查:

  尸体搭在肚子上的手,不知为何只剩下3根手指。

  衣领处,仔细闻,好像有汽油的味道。

  【成功解锁线索:3根焦指,请观察它们的指向】

  【成功解锁线索:请寻找汽油的来源】

  触发了?

  于白刚想顺着那手指的方向望去,头顶却突然想起了三声闷响——

  咚咚咚。

  于白有些警惕,他没有贸然开门,而只是停下动作,侧耳细听。

  咚咚咚。

  于白在心里读秒,两次敲门的间隔是3秒。

  咚咚咚。

  这一次,于白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