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
都赶时间,也没人有意见。
下了马车,周大喜先吐了一场。
温云起脸色倒是还好,送走了车夫,又进院子舀了一瓢水给周大喜漱口。
院子里人挺多的,周家待人客气,还搬了椅子给李家人坐。
他一段时间不回,家中格局已变,厨房都是两个。专门做饭的那个厨房里,杨招娣带着两个堂嫂正在忙碌。
是的,李家人叫了本家,周家这边也不示弱,叫上了周大椿大伯一家,两个老人也过来坐镇。
用周老爷子的话说,两家住得这么近,到处连着亲,无论结果如何,自家不能失了待客的礼数,有他发话,即便杨招娣心里不甘愿,也还是开始准备饭菜。
李家男男女女来了二十多人,没有孩子。
周家这边除了周大伯一家,还来了几个本家的堂伯和堂兄弟。总之,绝不输阵。
此时院子里的气氛还算和谐,大家都在闲聊,李小五的爹娘冷着一张脸,偶尔也和边上的人说上几句。
温云起进门打了一瓢水出门,没有与人打招呼,院子里静了静。
原先的周大椿默默无闻,毫不起眼,近几个月他一跃成为周家年轻一辈中最能干的人,没有之一。
这人无论是谁,面对能赚得来银子的人,总会多几分尊重。
温云起重新回到院子,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随口道:“你们聊着,不用管我,我一个晚辈,坐在边上听听就行。”
话是这么说,他却抓了周大玉进屋。
周大玉眼睛红肿得只剩下一条缝,看到一母同胞的哥哥,眼泪滚滚而落。相比其他两位哥哥,她与周大椿之间的感情要更深,毕竟两人一起在娘胎里待了十个月。
温云起拍了拍她的肩:“你怎么想的?”
“他们就是逼我。”周大玉泣不成声,婆家会有这场逼迫,早在她的预料之中,让她伤心的是,李小五也在其中,并且明显站在李家那边。
“小五这些日子偶尔也会来帮我的忙,我没让他白帮,给了工钱的。大概我早就猜到会……”她说不下去了,“他们想让我带着发豆芽的手艺回婆家去,三哥,我这一去,这手艺肯定要被他们学走,我不能做对不起你的事。”
温云起掏出一张帕子,上面绣着兰花,料子细滑,一看就知价钱不便宜。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帕子是女子所用。
周大玉抓着那方帕子,连哭都忘了,眨眨眼睛,眨掉了泪水,确定自己没看错后,惊声问:“你哪里来的帕子?”
温云起买的。
他和冯文思分别以后,路过一间布庄,想到她身上那身丫鬟装,就想买点料子给她做成衣,顺路进去瞧了瞧。
料子不太适合,倒是帕子还不错,他选了十来方。
“我买的,认识了个姑娘,外祖父是秀才,她自己读过书,长得也好,我们应该很快就要定亲了。”
周大玉瞪大了泪眼:“何时的事?”
温云起不好说今天才认识,含糊道:“最近才认识的。”
有了这个插曲,周大玉也没那么伤心了,其实她早就想好了对策,再多的泪都已经哭完了。此时是看到了最疼爱自己的哥哥,眼泪才不受控制。
温云起再次询问:“这手艺是我教给你的,我也没有说不让你往外传,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回李家,愿不愿意把这手艺教给他们。”
“我不愿!”周大玉回娘家已有两个多月,她这一生不到二十载,过得最拘束的日子就是在李家的一年多。
说句难听话,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与人吵,衣食住行样样都要争,有点好菜,筷子慢了就没了。回娘家的礼物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手慢一点,就只能拿到最差的那份。
周大玉不想争,可她太好说话,落在妯娌几人眼中,就成了好欺负。她被裹挟着不得不争,整个人也变得斤斤计较,每日只看得见家里那一亩三分地。
回到了周家,忙着赚钱做生意,她才惊觉自己过去那一年多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那种日子,过着还有什么劲?
如果说她刚回家发豆芽那些天还想着李小五愿意到周家来住,两人就继续过日子。现在的她已经完全改变了想法,再加上今日李家那些人不讲理的在这院子里大吵大闹,她更是坚定了与李家断绝关系的决心。
哪怕是李小五到了周家来住,他也不可能不管爹娘和兄弟,偏偏那些人斤斤计较,什么都想争,即便是一坨牛屎,都想抢回家去沤肥,但凡和他们牵扯上,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争执和麻烦。
“你不愿,绝没有人能勉强你。”温云起转身出门。
此时厨房里饭菜已做好,足足摆了四桌。
下午才说要做饭,家里没有准备鲜肉,但是豆腐管够,还炒了一盘子腊肉,又炸了花生米。
除了李小五一脸难过,李家二老脸色难看,其他人都敞开了吃喝,吃到肚子溜圆。
周老爷子愿意请他们吃饭,却没有准备酒,就像忘了似的。
没有酒,前后不过一刻多钟,饭菜便已一扫而空。
周老爷子大声叫嚣着让人继续去做饭。
当下的饭没那么好做,要蒸馒头,要炒菜,两口锅一起上,至少也要半个时辰。
李家人没有那么厚的脸,忙阻止要进厨房的妇人。他们今日是来找茬的,周家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