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

  *

  温云起如今还住在铺子的后院。

  后院有五间屋子,他打算过周家人可能会进城留宿,除了自己住的房,还留了一间空着,其余的都拿来做药房和库房了。

  周大玉看到哥哥的铺子,一脸的惊讶,她长这么大,总共也没进过几趟城,往日看见类似铺子,别

  说进门,看都不敢多看。

  “哥,你那些东西贵不贵?”

  “还行。”温云起笑道:“愿意拿这种东西来当礼物的客人都不会觉得贵。”

  周大玉似懂非懂。

  “我不住,还是赶回家去。码头上的豆芽那么好卖,回头我多拿一些进城。”她想到什么,好奇问,“三哥,我是不是可以将发了三四天的豆芽连同簸箕一起卖给船东家?他们在船上,菜不好买,应该会喜欢。”

  温云起颔首:“试一试嘛,不成的话,搬到这里来放上两日,回头我帮你卖掉。”

  周大玉格外欢喜:“三哥,你对我真好。”

  人都会变,大哥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三哥却对她越来越好。

  温云起不放心周大玉一个人回,处理了一下铺子里的事,亲自把人送回了家。

  兄妹俩到家时,天都已经黑透了。

  半夜,温云起察觉到村子里狗吠声有些不同寻常,没多久院子里有了动静,他以为是遭了贼,站在窗户旁听了一会儿,最后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

  他推开窗:“呦,大忙人回来了?”

  院子里站着的人是周大南,最近夏末初秋,月光很亮,周大南进了院子,险些就踢到了摆在地上的物什。

  半年不回家,他简直不敢认自家的院子了。

  “点豆腐而已,要占这么宽吗?”周大南有些尴尬,“我早就到了,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大晚上的,怕被人误会,这才进了院子。”

  这么大动静,院子里的其他人也醒了,周家夫妻看到长子归来,特别欢喜,这大半夜的,周母还张罗着去厨房给儿子做饭吃。

  家里人都很热情,包括周大喜在内,又是给哥哥拿椅子,又是让媳妇烧茶。

  见状,周大南愈发觉得脸上发烧:“娘,不用忙了,我不饿。”

  周大玉回来就说了兄妹俩去刘家后的遭遇。

  周家夫妻早就知道亲家看不上自家……他们都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亲家缘分。大儿媳妇就不提了,刘家人的眼睛完全是长在了头顶,看似亲近,实则疏离,刘母说话喜欢指桑骂槐,两亲家母坐在一起的次数没有超过五回,但周母已经听亲家母说了三次穷亲戚登门打秋风的故事。

  二儿媳招娣的娘家纯粹是卖女儿,但凡招娣回去带的礼物不够多,吃饭都不配坐好位置,只留桌子角给大喜。

  当然了,杨招娣自己拎得清,去了两回后,再也不去了。

  至于三儿媳,那汪家……不提也罢。

  周母还是执意进了厨房给儿子煮了一碗鸡蛋汤。

  周大南追进去烧火,不知道是不是烟太大,他眼角的泪水一直没干过。

  “娘,儿子不孝。”

  周母有些心酸,却没有多难受,在家里点豆腐之前,她确实会为了大儿子成亲以后不怎么回家而难受,夜里偷偷哭了不止一回。

  但如今家中境遇不同,二儿子每个月给他们夫妻俩各开一两银子的工钱……夫妻俩在家吃住,从头到脚的衣裳有二媳妇和女儿安排。

  手里有银,两个孩子孝顺,周母对大儿子的期盼也不如原来那么深。

  不回来也没什么。

  “你自己过得好,过得自在就行。”

  可问题是周大南过得不自在!

  第155章 天降的媳妇不好娶

  大晚上的, 周大楠想要说一些自己在岳家的不自在,看到母亲打呵欠,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吃了一碗面糊糊,周大南去睡了。

  没睡多久, 忽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 周大南起身, 看到院子里亮如白昼, 点了好几个火把。一家子都在忙碌, 甚至隔壁两个堂嫂也在。

  这是开始点豆腐了?

  周大南睡不住了, 披衣起身,也到院子里帮忙,如今拉磨有毛驴代劳。周家父子主要负责将磨出来的豆浆放到锅里,添上合适的水,再烧火煮开。

  而事实上, 常年下地干活的女人也能干。

  生豆浆煮开后用纱布滤豆渣,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点豆腐。

  周大喜看到哥哥起身帮忙,还挺高兴,可是点豆浆时哥哥还坐在火前,他一手端着卤水,面色有些尴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他也一样。老三明明是把这点豆腐的手艺教给他了, 自从三弟离开后, 控火的人就变成了他爹。

  让周大喜把这手艺教给大哥……除非三弟亲自开口。

  “大哥,天还早着呢, 你回去睡吧。”

  听话听音,周大南在馄饨摊子上迎来送往,也习惯了猜测客人的想法。听到二弟这话,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