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

没多说。

  高大伯也来了:“真是给志毅做媳妇?”

  “咱们只是顺便救人,婚事以后再说。”赵氏敷衍道。

  高大伯一脸的不赞同:“如今正是艰难的时候,要讨媳妇也得等先安顿下来再说啊!”

  “志毅不是三岁孩子,他心里有数。再说,我们是救人,没有定亲。”赵氏愿意耐心跟自家哥哥解释,却不太想对着高大伯多费唇舌,都不是一家人了,自家的所作所为没必要非让人家理解。

  高大伯:“……”

  “男未婚女未嫁的,都搂一起了,不定亲能行?我是为他好,赶紧把人家姑娘还回去。”

  赵氏有些恼,她其实也觉得路上捡一个姑娘回来做儿媳妇不太妥当,但是相比白灵儿,她感觉这个姓胡的姑娘要好太多了。

  白灵儿身上的柔弱温婉和傲气太虚,感觉一戳就破。这位胡姑娘可不一样,只看平时言行举止,那可是真正大户人家养出来的闺秀。

  赵氏所谓的不妥当,是害怕这姑娘看不上自己儿子,怕她委身儿子只是暂时妥协。不过,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相处太自然了,仿佛无人能融入到二人之中。

  她想,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般配……儿子一个乡下种地的小子,居然能和闺秀般配。她感觉自己是被太阳晒得太狠,眼睛花了。

  “还是照顾好你弟弟吧,我们这边不用你操心。”

  高大伯再次被噎住,他也不是没脾气的人,起身就走了。

  胡文思填饱肚子后,很快沉沉睡去。也就是遇上了温云起,她才敢真正睡熟。

  半下午时,又得了两桶水。

  高家的水可没想过要接济谁,因为他们的水最先挖出来,也最先找到卖家,后来高大伯来了后,先是到村口买水,后来便找了杨大林商量。

  一两银子一桶,和村口那边一样的价钱。杨大林觉得这个价钱还行……他猜到了高家兄弟卖的价钱可能会更高些,但他可不敢去村里一家一家的问。

  杨家兄弟的水渗得没有那么快,也就刚好够两家人用。后来又来了胡家和陈家,还有一个七口之家姓李。

  他们的水全都是问赵斌拿的。

  赵斌卖二两银子一桶,几家都嫌贵,想要将价钱压下来,赵斌咬死了不肯降价,村口那边的人经历一天后只剩三家休整的,据说这两日也会离开。

  也就是说,村口已经没有水。爱要不要。

  赵斌的这个价压得特别巧妙,若是三两银子一桶,那这一群人的选择会更多,他们完全可以到县城外头去买。

  二两银子,足足比县城外便宜一两,那可不是一笔小数。只看这中间的差价,三家就不会舍得离开。

  赵斌不是想赚多少银子,而是他们家人多,去江南这一路花销不少。更何况,也不是到了江南就有饭吃,有银子肯定要比手头空空要从容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赵家的水也不多,即便是二两银子一桶,也不是每人都抢得到,最多每天给三家各分一桶。而且,这么小一个坑,说不定什么时候这水就断了,到时候赵家人也得跟着离开。

  三家嘴上嫌弃价钱太高,但抢水的动作一点不慢。

  杨大林得知赵家的水卖二两银子一桶,他也想涨价,可对着高大伯,他张不开那嘴。

  *

  温云起又带着高志鹏去了一趟吴管事那里。

  高志鹏特别喜欢往这边送水,但又不敢一个人过来,他还喜欢从吴管事手中接银子,接了又不揣着,不等出门就交到温云起手中。

  短短两日,温云起吴管事手中已经拿到了八十两银锭。

  吴管事拦住了要走的二人:

  “如果你们愿意收银票的话,我可以每桶水再多给五两。”

  高志鹏不太想要银票。

  他们启程时,镇上的钱庄已经关张了。

  若是钱庄不开门,银票就是废纸。

  “不要不要……”

  吴管事叹气:“其实银票一样用,小地方的钱庄可能关了张,但府城定然不会关。如果你们不要银票,那我可能买不起水了。”

  高志鹏一开始还事不关己,听到最后一句,顿时慌乱起来。

  温云起出声:“我们的水不多。银票不多的话,我们也懒得去府城。外面世道这么乱,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最后能不能到府城都不一定。”

  吴老爷听到了几人在院子里的谈话,他不在乎银子,只想过安逸的日子:“两桶水五十两银票,一天送四桶过来,给你们一百两银票。”

  高志鹏听到这话,一颗心险些跳了出来。这也太多了。

  一百两的银票,他活了这么久,还没见过呢。

  走出了吴家的院子,高志鹏低声问:“哥,你掐我一把,我想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温云起好笑:“你自己掐嘛。”

  “太痛了,我下不去手啊。”高志鹏脚底板还有伤,每走一步都在痛,心知自己不是做梦,啧啧道:“哥,这吴老爷也太富了吧?”

  温云起心知,吴老爷已经命不久矣,虽然看着只是苍白了些,但眼底泛青,指甲没有血色,再好好调理,也就是两三年的事。若是一路奔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