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本该就地正法

  燕冥轩听着,心中冷笑一声。

  父皇的“稍后再议”,恐怕便是将此事轻轻揭过,不愿深究了。

  他再次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双手呈上,“父皇,此乃儿臣亲笔所书,详细记录了临安城瘟疫始末,以及儿臣所作所为,恳请父皇过目。”

  皇上目光落在燕冥轩再次递来的折子上,略一停顿,这才伸出手,从太监手中接过。

  他展开折子,目光随意扫过纸上的字迹,不过片刻,便又合上,放回龙案之上。

  “既已解决瘟疫,便是好事。”

  皇上语气淡淡,“朕心甚慰。”

  燕冥轩心中更是冷意蔓延。

  父皇如此态度,是真不知情,还是装作不知?

  他微微躬身道:“儿臣幸不辱命,能为父皇分忧,乃是儿臣的本分。”

  他这个儿子,倒也识趣。

  皇上语气缓和了几分,“冥轩此番前往临安,确是立了大功,待此事过后,朕必有重赏。”

  他抬手示意身边的太监,“赏赐之事,稍后拟旨。”

  燕冥轩再次躬身,姿态谦逊,“为父皇分忧,乃是儿臣分内之事,不敢言功,更不敢奢求赏赐。”

  一旁的燕九晁紧紧盯着燕冥轩,目光阴鸷。

  燕冥轩竟然真的从临安城活着回来了,不仅活着回来了,还解决了那场足以致命的瘟疫!

  他的所有谋划,所有布局,都因为燕冥轩的归来,化为了泡影。

  这让他如何甘心?

  尽管心中恨得咬牙切齿,燕九晁面上却不得不挤出一丝笑容,拱手向燕冥轩道:“恭喜太子皇兄平安归来,解决临安瘟疫,实乃为国家立下大功。”

  燕冥轩冷眼看向他,讥讽道:“此次临安之行,多亏三皇弟挂念,才得以脱险。”

  燕九晁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朗声笑道:“太子皇兄吉人自有天相,自然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燕冥轩冷笑一声。

  皇上又问了些临安城的情况,诸如百姓伤亡,疫情控制,以及后续的重建工作等等。

  燕冥轩一一作答,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朝堂之上,原本鸦雀无声,此刻却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言语之间,无一不是对燕冥轩的夸赞与钦佩。

  燕九晁听着这些赞美之词,心中如同翻江倒海般。

  他费尽心机,步步为营,却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

  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转向燕九晁,“如今太子既已归来,且瘟疫已解,临安之行,便不必再去了。”

  “儿臣遵旨。”

  燕九晁躬身领旨,低头的瞬间,眼底寒光乍现。

  燕冥轩将燕九晁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隐隐猜到了他的想法。

  无非就是设计自己死于瘟疫,再踩着他的尸骨登上太子之位,好手段!

  就在这时,太尉站了出来,拱手向皇上进谏道:“太子殿下此次临安之行,劳苦功高,为国为民,立下如此大功,皇上理应嘉奖,以示皇恩浩荡,也免得落人口舌,说皇上不重视太子。”

  皇上眉头微蹙,心中百般不愿,却也不得不顾及朝臣的看法,只得沉声道:“太子此次临安之行,确是立下大功,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良田百顷。”

  燕冥轩面无表情。

  这赏赐,不过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罢了。

  他微微垂眸,掩去眼底的冷意,领赏后并未行跪谢之礼

  皇上龙颜不悦,正欲开口斥责,却被他抢先一步。

  “儿臣无需赏赐,只求父皇替儿臣做回主。”

  话毕,殿外便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紧接着,两名侍卫押解着一名遍体鳞伤,五花大绑的男子走了进来。

  那男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张脸早已被血污覆盖,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他被粗暴地拖行在地上,留下长长一道血痕,触目惊心。

  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唯有燕九晁,眸色异样。

  皇上沉声问道:“太子,这是何意?”

  燕冥轩冷声道:“此人盗取赈灾物资,本该就地正法。但念其身份特殊,儿臣特押解回京,请父皇定夺。”

  皇上脸色一沉,“此人究竟何许人也,竟敢盗取赈灾物资?!”

  燕冥轩直视着皇上,一字一句道:“此人乃是三皇弟府中之人,儿臣已审问过,他供认不讳,说是受三皇弟指使。”

  大臣们纷纷侧目,看向燕九晁的目光中充满了质疑与惊讶。

  燕九晁却依旧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父皇,太子皇兄怕是误会了,儿臣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燕冥轩从袖中取出一卷卷轴,双手呈上。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