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

>   两个小少年对坐着,半晌没说话。

  “早点去休息吧。”诚勇过来说道,“厨房烧了热水,洗把脸洗个脚也好松快松快。”

  “一想到明日这么早去上班,我就觉得累了。”江芸芸起身,愁眉苦脸说道,“我本以为我之前读书已经起得很早了。”

  蹲在角楼里吃零食的顾幺儿大方得表示把自己的马送给她骑。

  黎循传想了想又说道:“其实翰林院管得不严。”

  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翰林院的人个个都是潜力股,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上班第一天,不能迟到的。”江芸芸义正言辞婉拒了。

  —— ——

  第二天天还没亮,江芸芸就被乐山叫醒,她睁开眼的时候还些许迷茫。

  ——这日子的越过越惨了。

  她面无表情爬起来,洗了脸,换上新官服。

  这是一件青色的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补子,六品是绣着细脚伶仃,延颈远望的鹭鸶。

  前朝有人‘言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说的就是这群六品小官。

  鹭鸶又叫“鸬鹚”,取“以侍察者官”的意思,又因为六七品的官员一般都是担任基层职务的,给你这只小鸟意思就是要你任劳任怨,努力干活。

  勇敢芸芸,不怕困难。

  江芸芸看着镜中秀气的样貌,突然露出笑来。

  她还是很期待这个完全不同的体验。

  江芸芸开门时,乐山正从厨房端着吃食送过来。

  “都备得清淡饮食,第一次上值可不能出错,丢了脸,诚勇说中午翰林是有饭,但味道一般,所以早上诚勇一大早起来就烙了肉饼,知道您喜欢吃芝麻饼,还特意多做了芝麻饼,我每个都包了两个起来,公子等会放在袖子里带过去,中午放在热水上热一下就可以了,茶叶也包了一包,是昨日去东城买的黄华坊买的,都是您爱喝的,若是午饭实在吃不下去,去外面吃一顿也是可以的,不能饿了肚子,晚上我倒是和终强一起去买菜,现在这个季节,蔬菜瓜果都不少,做几个您和顾公子很爱吃的,庆祝第一天上值。”

  他絮絮叨叨念着,把东西都放下了,就急急忙慌准备走了。

  江芸芸托着下巴,笑说道:“我这个早起上班,害的你也要早起跟着我跑了。”

  “收了您的钱,还不是把您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而且您可是状元,多少人想抢我的位置呢。”乐山扭头,笑说着,“我去打水,您先把饭吃了,昨天我问过诚勇了,第一次去上值要带的东西不少,笔墨纸砚,茶盏都要带,不过都得您第一次去探探底,再看着要准备什么。”

  江芸芸已经开始捧起碗来喝热牛奶了。

  诚勇主管家里的衣食住行,俨然有大管家的趋势,终强和乐山则负责去外面跑腿。

  黎循传是不爱喝牛奶的,但江芸芸爱喝,所以也不知道诚勇去哪里给她搞到每天一碗新鲜的热牛奶喝喝,就连顾幺儿也跟着每日喝上牛奶,吃上鸡蛋。

  她这边吃完早饭,屋外还黑漆漆的,只小巷内隐隐有灯光传来。

  为了方便诸位官员上早朝,大街上都挂着灯火,几个住了很多官员的坊和小巷胡同,也大都挂上一两盏,能看清路即可。

  那边黎循传也准备妥当,准备出发了。

  两人一同出了房门,对视一眼,笑了起来:“一起上值去。”

  —— ——

  西汉杨雄在《长杨赋》中曾云:“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这就是‘翰林’二字最早的出处,论起历史来,最早建立翰林院的人则是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只是舞文弄墨的地方,但后来慢慢开始取代中书舍人的工作,开始为皇帝起草各种敕令和圣旨。

  等到了宋朝,翰林院成了培养宰辅的渠道之一,著名宰相欧阳修、王安石全都在翰林院干过活。

  到了本朝,胡惟庸案后,高皇帝废除宰相制后,他自己本人倒是精力十足,但还是耐不住庞杂的政务,以及逐渐衰老的身体,所以开始让翰林院分担一部分政治职能——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

  翰林地位的提升还要从入继大统的太宗皇帝说起,他也处理不过来政务,所以成立“内阁”,七位内阁大臣皆来自翰林院。

  翰林院自此开始逐渐清贵起来,等英宗之后,则形成“无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翰林的地位则一下子超然起来。

  只是江芸芸站在台阶下,抬头注视着这两扇瞧着一点也不起眼的大门前,突然又觉得别人跟她说的翰林院有多厉害,有多辉煌,有多令人向往,在此刻也不过是两扇小门悄悄在自己面前合上,瞧着也很是普通。

  江芸芸理了理领口和袖口,把热腾腾的馒头塞得更里面了点,这才抬头敲了敲门,没多久就有人不耐烦地前来开门,那门房一见她是个生面孔,瞧着她的面孔,又打量着她的衣服,突然露出热情的笑来:“是新来的状元郎吧。”

  江芸芸规规矩矩自我介绍着,“我姓江名芸,字其归,今日来翰林院上值的。”

  “进进进。”门房连忙把人迎进来,“您来得有点早,快去大堂坐坐。”

  整个翰林院只依稀在几个拐角处挂着灯笼,其余地方都漆黑阴暗。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