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归霞庄(十八)

  “我们有什么好说的吗?”周仪不解。

  “归霞庄的事情,我想你应该很感兴趣吧?”中年妇女抛出一个大瓜。

  周仪一愣,她本来想说自己都知道了。

  可转念一想,那些事都是从余晖嘴里听说的,而余晖这个人一直都不老实,他说的话能信一半就很不错了。

  想到这里,她把凳子往自己那边拉了一下,然后一屁股坐下,翘着二郎腿,吊儿郎当的说道:“你说吧。”

  她这个样子,就是不想让中年妇女以为可以用这件事来拿捏她。

  来到这里以后,为了学会做灯笼,她已经被李大姐拿捏得死死的。

  要说心里有多憋屈,只有周仪自己清楚。

  “再给我倒一杯水过来润润嗓子,这故事很长。”可惜中年妇女看出她的故作矜持,又开始使唤起她来。

  周仪咬着牙端了两杯水过来,她向来不会亏待自己。

  中年妇女开始讲述,她在归霞庄长大,也嫁给了同样以做灯笼为生的人家。

  她自己做灯笼的手艺就很好,可是她公公的手艺更是一绝,可以说是归霞庄最好的一位灯笼师傅。

  以前家里靠着做灯笼吃穿不愁,可是渐渐的,外面的人不再需要灯笼。

  家里没有了赚钱的来源,可对于世世代代都是靠灯笼吃饭的手艺人来说,这个打击是致命的。

  因为灯笼不赚钱,庄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她的孩子也不例外。

  年轻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言语大胆,可能在无意间会触碰到长辈的“权威”。

  “我的女儿在外面打工不超过半年,再回来时头发焦黄,两条手臂上面都是花花绿绿的图案,听她说,那叫什么纹身。”

  再后来,女儿受伤了,一条手臂没有一块好肉,可是屋里却多出了一盏精致的灯笼。

  这灯笼可以照出细小的光,看起来柔和至极,而且上面的图案与时俱进,是繁复的红绿色花朵枝蔓。

  灯笼原本是作为一个照明的工具出现在众人面前,可是这一盏灯笼不同,它的意义更在于观赏。

  凡是和艺术欣赏挂钩的东西,都不会太便宜,所以这盏灯笼卖出了大价钱。

  名声打出去了,有更多的人追问做出这盏灯笼的人是谁,甚至愿意花重金求买一个。

  第二盏、第三盏,更快也做出来了,只是上面的花纹,怎么看都像是她女儿身上的纹身。

  “我的女儿失踪了,可家里有了很多钱,再也不用担心吃喝的问题了,甚至生活比以前的更加好了。”她说道。

  周仪握紧了茶杯,不知道该说什么。

  结合余晖说过的话,她整理了一下,最终把一个完整的归霞庄往事列了出来。

  赖以生存的技能不能挣钱了,年轻人选择离开这里出去找新的机会,结果被外面的世界迷花了眼,染头发做纹身。

  这些改变,是村里年长一辈的人,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所以他们之间肯定会起很大的冲突。

  在这冲突之下,老人多半是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孙女,结果意外发现用人皮做灯笼的效果更好,而且人皮上面带着图画,更具有观赏价值。

  “那后来呢?”周仪看大姐迟迟不说话,低声询问。

  “后来消息传出去,想挣钱的人留下来,用各种办法收集有纹身的人皮,然后做出了一盏盏精妙绝伦的灯笼。

  可也有人不愿意同流合污,他们选择远走他乡,这也是归霞庄明明有很多房子,可是却没有多少人的原因。”

  周仪嘴唇微张,其实她想问的是,你家后来怎么样了。

  也许是看出了周仪的疑惑,这个大姐回头看了一眼挂在屋门口的两盏灯笼。

  周仪顺着目光看过去,那里挂着两盏普普通通的灯笼。

  可微风一吹,灯笼转了一圈,另外一面展现在周仪眼前。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灯笼,不止不普通,甚至是她见过的最恐怖的一盏。

  上面是两个挣扎着想要往外爬的人形图案,而且这图案不是画上去的,是用一种透薄的材料剪裁过后粘在一起的,就像是小学生做的手工作业。

  周仪没有想到这灯笼会是这个样子,一种猜测油然而生,然后看向大姐的眼神都变了样。

  大姐放下茶杯,“做灯笼而已,谁不会呢?创新也不难的,我这两盏灯笼分别是用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上最好的人皮,即兴创造出来的。

  你仔细看看这灯笼上面人形的动作和神情,是不是像灵魂被禁锢,又像是死前遭遇了极大的痛苦,想逃又逃不了的样子。”

  周仪后背发凉,大姐的声音就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勾魂使者一样。

  “所以,你杀了你丈夫的父亲,那另外一盏灯笼是谁啊?”

  “当然是我孩子的父亲了,既然他们可以把我女儿当成做灯笼的材料,那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大姐阴测测的看着周仪。

  周仪连连点头,朝着大姐竖起大拇指:“我非常欣赏您的行为!”

  “你真的赞同?”大姐不相信周仪说的话。

  “如果是我,说不定还会把他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