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疲惫

  不知不觉间,天色昏暗,肉眼看起来天空像蒙上了一层带了细小麻点的轻纱。

  陈桂英已经做好饭,左等右等不见王先骏回来,他们便只好自己先吃。

  张丹将每一碗菜都单独夹出来一些,放在一个干净大碗中,菜堆得高高的。

  他们家今天晚上没有再吃冬瓜,之前切开的冬瓜前前后后吃了六七天,总算是吃完了,再不吃完,恐怕也要坏掉了。

  今晚的菜有熬南瓜、辣椒炒香干、红烧油豆腐,还有一碗梅干菜汤。

  王苗吃南瓜拌饭,南瓜熬得绵软,勺子一压便化开。

  四岁多的王苗吃饭不用大人管,只要有她喜欢吃的菜,她便能乖乖地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绵软香甜的南瓜拌饭,正是她喜欢吃的,甜滋滋的,王苗一勺一勺往嘴巴里送。

  一家人吃完饭,王先骏还没回来。

  此时,天色彻底暗了下来,遮住天空的麻布变成了黑色绸缎,一轮弯月隐在云后,时隐时现。

  张丹有点担心:“这晚上黑灯瞎火的,根本看不清路,他可别不小心窜到田里去了,他带手电筒了吧?”

  王勇军应声:“带了手电筒的,放心喽,没不会有事的。”

  陈桂英不如王勇军般镇定,着急地伸长脖子张望,等得她心里发慌。

  王苗一手抓着一把米花,一粒一粒地将米花送入口中。

  米花入口的一瞬间,像是在吸她的口水,舌尖接触到米花的地方,感觉干干的。

  而后,米花就在口中变瘪了,从中咬开还有点儿韧劲。

  王苗手里这一捧米花,能吃上半小时。

  她也有点担忧地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一双眉头皱一块儿。

  张丹摸摸王苗脑袋:“马上就回来了。”

  王晓燕写完了一半的作业,从房间里出来喝水,见大哥还没回来,不由得有点担心。

  她端着水杯站在门口,看向那黑漆漆的路面。

  王晓燕心里想着:要是有一部摩托罗拉的掀盖手机就好了,就像电视机放的广告里面介绍的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

  没有摩托罗拉手机,哪怕只有一部 BB机也好,起码也能联系到人,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干着急。

  王晓燕悠悠地叹口气,她什么时候能赚到钱啊。

  她的小学同学,已经有几个没有读书,跟着家里大人出去赚钱打工的了。

  过年的时候,王晓燕见到她们,几人还烫了头发,穿着打扮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王晓燕倒不是想赚钱打扮自己,只是觉得自己能出去赚钱的话,家里的压力就能少一些。

  王晓燕又叹一口气,进房间写作业。

  张丹带着王苗在客厅的桌子上学习拼音。

  陈桂英拿出针线、顶针,坐在一旁纳鞋垫。

  王先骏进的黑色布鞋,家里每人都留了一双,陈桂英想给每人都做一双鞋垫,垫在鞋底。

  那黑色布鞋是夹棉的,穿着的确舒服,但一热容易出汗,夹一双自己纳的鞋垫,吸汗又耐磨,不打滑也不臭脚。

  陈桂英一针一线在那鞋垫上穿梭,不时抬头看看张丹教王苗学拼音。

  王苗学得很积极,认那些拼音字母又快又准。

  陈桂英笑眯眯地夸:“苗苗真是厉害,好聪明哦。”

  王苗朝奶奶笑,像是小猫咪摇尾巴,比吃了蜜还甜。

  将近九点,王苗学累了,睡在了里面那间爷爷奶奶睡的房间里。

  张丹坐在外面等着,在白炽灯泛黄的灯光下,看教材备课。

  王勇军和陈桂英还没休息,想等王先骏回来再去睡觉。

  终于,等到快十点,王先骏踩着三轮车回来了。

  隔壁的大黄狗“汪汪”两声。

  张丹听到动静,揉了揉疲惫的眼睛,出门去看,就见一团手电筒的灯光微微刺眼。

  张丹一眼看不清那人的脸,只瞧见他左脚右脚交替着吃力地踩下,从那身形中看清了满身疲惫的王先骏。

  王先骏下午去县城时,太阳照在身上,又热又晒,他脱下一件毛衣盖在了头上。

  等他到了县城,找到卖鞋子的经销商进了货,跟人聊了会天,又一起吃了顿饭,回来时天已经黑了。

  王先骏没有再穿上毛衣,而是想了个办法把那毛衣系在车把手下方,将手电筒紧紧固定住。

  这样一来,他无需自己用手拿电筒,腾出手来稳稳当当地控制车把手。

  电筒的光照亮前方三四米的路,看得不远,但在这车少的回乡镇的路上够用。

  离开县城的那一段路是车道,路面宽且平整的水泥路,骑三轮车走了半小时,变成了石子路。

  骑在麻骨石子路上费力,王先骏骑的速度慢了下来,这才这么晚到家。

  陈桂英见王先骏一进门,起身张罗着去热饭菜。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