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难度。
倒也不是没有好处,既不用自导自演嫦娥奔月的故事,也不必费尽心思诱导后人发展科技。
奔月去接嫦娥回家,或是在月亮上为嫦娥建宫殿,多浪漫的幻想。
………
“月球大到找不着嫦娥仙子吗?可它看上去明明那么小!”
孩童努力张开双臂,试图描述月亮究竟有多大。
年纪更小的稚童指向远处驻足看天幕的行人:“他看上去是不是也很小?”
孩童伸手比划,惊呼:“他怎么这么小!”
“离我们远的东西,看上去就会小,”稚童稚嫩的声音里是满满的得意:“月亮肯定很远很远,才会看上去那么小!”
“可这是为什么呢?”孩童依旧不解。
稚童答不上来了。
答不上来,就会去追寻答案,这就是求知欲。
【“若我死了,你会如何葬我?”
更加衰老的皇帝询问下首的标着“秦三”的青年。
“于骊山之上,与信王合葬。”
“陪葬品呢?”
“……不会有陪葬品。”
青年的声音竟带上了哽咽。
“很好。”
待皇帝说出这两字,青年再也控制不住情绪,蓄在眼眶中的泪水落下。
只是依旧正坐得笔直,表情也没有太过失态。
“哭什么,你又不是小孩子了,”皇帝咳了几声:
“……这几年的政务,你也处理得很好。”
青年眼泪掉得更多了,抿着嘴不肯作答。
“你会受到很多责难,百姓与臣子都不会理解你,你也不能冒险派遣军队去开疆拓土。”
“……臣明白。”
“节葬,是为百姓计。你的委屈,后世看得到。”
“臣……不觉委屈。”】
嬴云曼对这个秦三挺满意的。
可是天幕没给出真名。
就连弹幕都在吐槽。
【“秦三真就只是秦三?”
“标真名没人认识。”
“秦三太低调了。”
“承上启下的完美帝王。”
“正史上秦三好几个名字,我怀疑秦三压根不想要原名。”
“秦三家世挺惨的,一家子奇葩,不是被秦二捞回去早就毁了。”】
嬴云曼暗自叹了口气。
其实标真名也没用,因为要么有宗亲故意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又或是为了避嫌刻意改名。
多去关注宗亲家的孩子,尤其是公子高和公主们的后代,看有没有过得惨的?
但宗亲就该知道过得惨的孩子有可能当秦三,哪敢让孩子太惨。
培养继承人没有捷径。
何况如今与天幕不同,胡亥没有自灭满门,她的选择将会更多。
说不定能培养出更优秀的继承人。
她不会因天幕对秦三的褒赞,就一定要去找出他。
环境会改变人,也许少了年少时的磋磨,他不一定能如此优秀。
甚至由于历史被改变,他都不一定会出生。
随着对话的深入,弹幕也变得越来越伤感。
有怀念秦二的,也有安慰哭包秦三的——正史上秦三居然真的很爱哭?
还对着他女儿哭?
嬴云曼满头问号,虽然那个女儿是秦四,但当爹的、还是当皇帝的,经常对着女儿哭,这合适吗?
嬴政也已经从“奔月”的震惊中走出。
这个爱哭的秦三,他看不上眼。
不如秦二半分。
………
许多秦人泪眼婆娑。
他们知道秦二是圣皇,却不知道秦二临死前还是在为百姓计。
还有为百姓受委屈的秦三……
他们的后代会一直骂秦三不孝。
一时间许多秦人都在“节葬”上踌躇起来。
真要为了死后的哀荣,去对两代明君不忠不敬吗?
………
百家皆默。
这些“画面”看下来,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圣皇。
连继承人都是择贤者,而非择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