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

黎谢便忍不住说起了取暖的事。来的路上,他就总能看到驿站的人更换蜂窝煤,据说这东西十分耐烧,价格也便宜,普通人家也供应得起。

  尚黎谢提起这个,当然是想问问这东西能不能卖到松州,甚至卖到吐蕃。

  要知道,吐蕃地处高原,可要比关中冷得多了。

  有这样的好东西,潜移默化间,普通吐蕃百姓对大唐的印象也会逐渐改变。

  尚黎谢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想法也已经变了,之前他总是忍不住对比两国,将大唐和天兵放在敌人的位置上去思考自己该如何应对,但现在,他已经自然地站在大唐这一边考虑事情。

  雁来却是心下一动。

  之前玩家一直是走上层路线,以悉怛谋为支点去撬动其他部族的首领,让他们主动带着人归附。

  这种办法对吐蕃占领地区的效果很好,但吐蕃本土那边,估计就没那么容易了。

  尚黎谢愿意归附,一方面是他本人识时务,不想打仗,另一方面也是他身在边境,更了解大唐这边的变化,而且尚多热还亲眼看到了雁来开复活点的情景。

  这样的成功很难复制。

  不过他刚才的话倒是提醒了雁来,对付吐蕃,其实也可以走下层路线。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人民群众能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所以雁来嘴上答应尚黎谢可以做这个生意,心里则是在琢磨着将这事加入新年活动之中了。

  以现在的产量,要供应大唐都很勉强,更不用说吐蕃了。所以还是得调动起玩家的积极性,让更多人投入到这件事里。凌烟阁可以慢慢建,但是冬天已经没剩下多少时间了啊……

  也不只是西川这边可以这么操作,要知道,吐蕃跟大唐之间的国境线是很长的。而且陇右那边,吐蕃主动开放河西四郡,并允许玩家的商队进入吐蕃交易,操作起来反而比西川这边更方便。

  脑子里转着这些念头,雁来差点就忘记了自己请尚黎谢过来的原因。

  还是尚黎谢提起,她才回过神来,道,“关于松州的事,吐蕃那边有什么反应吗?”

  尚黎谢摇头,“我之前派去逻些城的使者,都还没有回信。”

  雁来想想也是,吐蕃的地理环境实在不怎么样,大部分人口聚居地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沿岸,也就是西藏的西南部,不管从哪个方向走,距离大唐都有四五千里,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情况,路上走两三个月都算快的。

  “那周边的其他地区呢?”雁来又问。

  尚黎谢道,“他们应该已经收到了消息,不过都没有动静。”

  虽说吐蕃的制度有点全民皆兵的意思,千户既是行政单位,也是军事单位,但是地方上的可战之兵大都被抽调走了,就算还有战斗力,也不可能跟驻扎在松州等地的边军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不会贸然出兵,而是会向逻些城报告。

  那就又回到了最初的情况,光是消息在路上来回就要小半年,所以吐蕃才让大论在边境坐镇,以便应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但现在,大论本人投了唐……

  雁来想想都觉得自己像是在欺负人,但还是决定趁着这段窗口期,尽快打开局面,让与西川接壤的那些地区的吐蕃百姓,都烧上大唐的煤、穿上大唐的布、用上大唐的工具。

  本来雁来还想问一问,吐蕃国中可能会有的反应,但转念一想,与其问尚黎谢,不如给在吐蕃境内的玩家发布任务。

  ……

  这个腊月特别忙,也就显得特别长。

  好在除夕终于到了。

  这一日宫中本来也该设宴,不过雁来现在又不是皇帝,再加上觉得大家忙了一年,这个日子还是应该跟家人团圆,就直接取消了所有活动,让大家能消停一天。

  不过她倒是让人在蓬莱殿里准备了一场家宴。

  虽然李纯躺在病床上,连吞咽的功能都退化了,只能吃点流食,但还是要取个阖家欢乐的吉祥寓意。

  下半年宫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虽说嫔妃和皇子皇女的待遇都没变,但很多人还是心怀忐忑。如今一切稳定了,甚至开始歌舞饮宴,她们也能稍微放心一些。

  至于李纯欢不欢喜,那就没人在意了。

  宫里热闹着,宫外也一样。

  有一些官员是孤身在京,另外城里还有不少提前到京城来等待二月省试的士子,也都没法与家人团聚,玩家干脆将这些人都召集起来,组织了一场联欢晚会。

  这倒是比自己过年更有趣了,因此不少家在京城的官员干脆带着家人过来凑热闹。

  这些都不用雁来操心,所以她这个除夕,还是跟郭昕一起过的。

  现在已经不需要再顾虑皇帝的意思,郭氏那边也派了人来请郭昕过去团聚,不过被他拒绝了。

  虽说雁来拥有李唐宗室的身份之后,有不少人在辈分上都算是她的长辈,但真正被她承认的,其实只有郭昕这个义父。

  郭昕自己呢,比起郭氏那些没怎么相处过的族人,也觉得雁来更亲近。

  以前是皇帝防着雁来通过他拉拢郭氏,现在则要防着郭氏通过他去打扰雁来了。郭氏毕竟还有一位皇子,若是对他们太宽纵,有些人难免就会失去边界感,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

  至于那种被晚辈环绕的热闹,郭昕每天都能从天兵身上感受到,实在没必要去郭氏体验。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