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30
大礼——他将拔野古部原本的汉人奴隶都交给了雁来。
雁来也只能感慨,同样是刷好感度,有些人会让你觉得他很危险,必须要尽快除去,比如瓦莫斯,但有些人却只会让你觉得他考虑周全,比如阿珠叶护。
不过对着阿珠叶护,她却是问道,“我要是不来,这些人口就不给了?”
“自然不会。”阿珠叶护还是一副老实人的样子,“小臣本意是等他们休养一阵,就把人送去可敦城。如今可汗既然来了,就不好再多留了。”
这确实是一块合格的马骨。
雁来也很干脆地在阿珠叶护圈出来的地方开启了复活点——据他说,已经派人去秦州考察,回头就在这里修建市场。
亲眼目睹了复活点开启,一些好奇心强的玩家第一时间传送过来看热闹之后,阿珠叶护看雁来的眼神比之前更加热切了。
草原人是很信奉神明的,但其中必然也有很多功利的部分。
回鹘的祆教、摩尼教之争,本质上也跟大唐的佛道之争,吐蕃的苯教佛教之争、佛教内部的顿悟渐悟之争一样,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虔诚信仰。
现在,他眼前就站着一位在人间行走的真神,阿珠叶护没道理不去信奉她。
但他的真神能做的,也就是开个复活点。至于要如何吸引玩家过来,又要如何与他们交流和贸易,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
办完这件小事,雁来就又回到可敦城,带上两位公主的灵柩,继续启程。
旅途无聊,唯一的调剂就是长安城中的立储风波了。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缺少投机分子。即便是南宋的小朝廷、南明的小朝廷,面对内忧外患之争时,也不会忘了争权夺利,又何况是尚且处在和平稳定之中的大唐?
所以哪怕是在局势已经如此鲜明的情况下,也还是有不少人响应了李纯的立储提议,纷纷支持起自己看中的人选。
有人支持李宁,因为他是皇长子,更因为皇帝一看就不喜欢郭贵妃。
也有人支持李宥,嫡子就是嫡子,难道皇帝不册封皇后,大家就能闭着眼睛假装郭贵妃不是正室嫡妻吗?这可是德宗皇帝指的婚!
自然也有人想博一把大的,支持那个不太有存在感的二皇子李宽。
当年肃宗宠爱张皇后,甚至因为她的谗言赐死了儿子建宁王李倓,后来又在储位上有所犹豫,肃宗病重,张皇后发动宫变,欲改立越王李系,正是宦官李辅国力挽狂澜,杀死了张皇后和越王、兖王。
当晚肃宗就病逝了,很难说是不是被气死的。
但总之,代宗登基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份拥立之功,李辅国才敢对皇帝说那句名言,“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如此功劳与权柄,自然有人眼馋。
总之,下雨的那几天里,大臣们虽然没有上朝,但私底下也没闲着。于是等雨一停,朝堂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三拨人吵成了一锅粥。
当然没有人提名雁来。
能想到她的人不会提,会提的人也想不到她。
但李纯就不太满意了。
关键人物都没有入局,算什么搅浑水?
不过这也不是难事。尽管这一两年来,朝堂上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归还是宦官和朝臣互相对抗的局面,给宦官送礼走门路的事也并未断绝,李纯吩咐一声,就能找到开口的人。
然而,他这边还没安排下去,那边邓王李宁就先在端午节的宫宴上,一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222章 他以为他是谁?!
李纯平时其实不太能想起自己的孩子们。
宫里的规矩, 孩子出生之后,就会直接抱走,交给乳母养育。就连生母也难得一见, 更不用说李纯这个生父了。
反正等孩子年纪到了,该出阁读书、该谈婚论嫁的时候,自然会有臣子上书的。
相较而言, 反倒是已经出嫁的长女更自由一些, 可以入宫请安。
但王太后如今住在兴庆宫,郭贵妃这个原本的嫡母又不是中宫皇后,彼此关系颇为尴尬, 因此能不见就不见。
至于儿子们, 都按照旧例住在宫外的十六王宅,无诏不得随意走动,除非有什么异动, 比如之前遂王李宥去西市看天兵表演, 才会有人报上来。
所以天家父子、父女,也多是宫宴的时候才能见到。
既然难得见一次, 见到了自然要有所恩赏。
其实李纯这两年已经不怎么喜欢大肆操办节庆宴席了, 一是天兵扫兴, 二是花钱多。不过今年磕了药之后, 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生出逆反心,偏要大肆庆祝。
天兵他自觉已经不怕了, 至于钱……
还得谢谢天兵,去年漕运查出来的官员, 李纯都让他们罚了款,尽数充入内库, 如今已不缺钱了。
这回的端午宫宴是李纯想开之后的第一场大宴,自然加倍铺张。
何况李纯最近正想用立储之事来搅浑水,他也想趁此机会,将几位年长的皇子拎出去展示一番。
展示自家孩子的方式,古今中外,大抵都是差不多的流程,先让孩子展示一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