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
r />
——!原来是他!
——我也是都听过,但都不知道跟他有关,给天兵的文化水平拖后腿了(长跪不起
——此处应该@薛医救不了
——话说这么多诗人,怎么就俩在长安的啊,说好的人文荟萃长安城呢?
——呃,其实还有一个杜牧。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就是今年才五岁(doge
——五岁不是更好,我抱起来就跑!
——靠,有画面感了,楼上放下那个杜牧让我来!
发帖炫耀的玩家看到这里,不由得陷入沉思,开始考虑起组团去偷杜牧的可能性。当然肯定不是真的偷,就是抱来玩一玩,五岁应该是正好玩的时候吧?
已经巡视到论坛的雁来:“……”
遇到这样的玩家,京兆尹有福了。
……
京兆府,今年才刚刚转任京兆尹郗士美打了个喷嚏,顿时生出了几分警觉。
即使没有玩家,京兆尹这个位置其实也不好坐,不仅是因为京城高官勋贵太多,更是因为京兆府上面有好几重婆婆,出了事皇帝可以找他、六部可以找他、金吾卫还是可以找他!
反过来,不管他想开展什么样的工作,皇帝、六部和金吾卫当然也都可以插手,甚至可以反对。
这个位置上的人,有时候换得比宰相还勤,能任满一年的都少。
所以就算不打喷嚏,郗士美其实也不敢放松。
之前的长安城就够复杂了,自从安西军的消息在城内传开,热闹更是没停过,人还没进城就如此,等进了城,那还了得?
想到这里,郗士美立刻起身,让人叫来了长安和万年两县的县令。
要说京城比京兆府更难做的官,那应该就只有长安县和万年县了。一条朱雀大街将长安城一分为二,东边是万年县,西边是长安县。
没错,他们的婆婆还要多一个京兆府。
很快两位县令就苦着脸到了,郗士美便交代他们,这段时间都把弦绷紧了,使团在京期间千万不能出事。
交代完了,把人送走,他还是觉得眼皮跳得厉害。
要不明日还是去寺里拜一拜……
第114章 所以雁帅什么时候来长安,入主皇宫啊!
关于如何封赏安西军的朝议, 正在十分艰难地推进。
虽然艰难,但也不能不推,毕竟人已经在京城等着了。而且等着的不只是安西军的人, 还有吐蕃使团。
不过这种艰难也不是没有好处。
至少朝中对安西军的态度,就不像是民间那样热切。
毕竟百姓只需要为故土回归、国家强大而高兴,而当权者们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最先定下来的是京职, 因为这个是有惯例的, 节度使初授,都是加左右散骑常侍——不过通常来说,因为以左为尊, 所以分左右的官, 一般都是优先授左职。
然后是散官。
大唐的主流是低职高配,散官基本都比职事官低,比如白居易那句著名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为从五品的上州司马, 却身着青衫,就是因为他当时的散官还是从九品的将仕郎。
所以如果有必要的时候, 皇帝也会给一些需要装点门面、但是散官比职事官低很多的官员“赐服”, 或者如果职事官达到一定品级, 也可以“借服”。
还是白居易, 他后来量移忠州刺史, 就可以“借绯”,等到被召还回京, 任尚书司门员外郎,又继续穿回青衫, 因为他仍然还是将仕郎。
——中晚唐时期,散官与待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 低职高配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宰相都是正六品的朝议郎。甚至出现过官拜宰相,而散官还是将仕郎的极端情况。
不过雁来的情况比较特殊,一入仕就是从二品大都护,散官不能太低,却也不可抬高。
所以商量半天,最后干脆决定不授散官,反正她也不需要朝廷给发俸禄,大都护又是从二品官,可以衣紫,皇帝再赐金鱼袋就可以了。
因为左右散骑常侍本来就是谏官,有规谏和顾问之责,所以宪官也可以不授。
加官方面,最后决定加观察使和押蕃使。
最后,不是那么让人意外的,推进的流程卡在了爵位上。
如果她的身份没那么复杂,就算是女子,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礼部的官员们也不是不能闭着眼睛让她受封国公、郡王。毕竟连安史之乱的降将都能受封,没道理恢复安西的功臣不能受封。
可她偏偏是公主之女,这就涉及到了国礼、家礼之争。
封她一个不要紧,就怕给后来人开了不好的头。
尤其这还是在大唐。
尽管武则天、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都早已成为故纸堆中的人物,但她们的事迹,仍旧能够刺痛大唐君臣敏感的神经。
为什么唐宪宗只给正妻封了贵妃,还是用这么离谱的理由,满朝上下居然就接受了?不就是因为郭氏一门显贵,令人忌惮,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