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笔笔递到李追远手中。

  等这些钱结清后,吴有根从木轮车上拿出带来的礼物,烟和酒,都是店里买的,在农村,属于中档以上了,不是村民们的日常嚼谷。

  李追远:“这些就不用了,拿去退了吧。”

  少年知道,他们刚分家,还拿出分家钱从老三老四媳妇那边买下了那两间瓦房,其实手里的余钱,真的不多。

  大部分,都落在了房子上了,而农村宅基地也不方便买卖,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动产”。

  吴有根用力摇头:“钱是有的,以后我挣钱就我和嫂子花,有钱的。”

  以前,吴有根上有父母还有大哥,每天叫自己干啥就干啥,要么跟着大哥去打零工,要么就去种田,有口吃的有身衣服穿,就不在乎其它了。

  其实他种地是一把好手,而且瓦匠活儿也做得不错,要不是挣的和种的都得交公拿去贴补那俩弟弟家,他日子在村里至少能过得滋润红火。

  以前是没接触过,现在真发现自己挣的能落到自己手里,才发现日子可以过得这么宽裕。

  “我太爷是不在家,但这些东西,我太爷就算在家,也肯定不会愿意让我收的,他帮你们,可不是为了这些。”

  吴有根面露难色,说道:“可是嫂子吩咐我,这些一定要送到。”

  李追远建议道:“分批送吧,逢年过节时,当亲戚走动走动,每次送一点,太爷就不好意思不收了。”

  “好。”

  吴有根觉得这法子很不错,直接应了下来,然后,他把一张四方桌从木轮车上卸了下来。

  “这是送给李大爷的,说好了的,他喜欢。”

  李追远记得这张桌子。

  太爷给吴家坐斋时,就是坐在这桌子后念的经。

  应该是太爷觉得这桌子高度正适合自己,手肘往桌面一撑,手掌托着侧脸,恰好方便打盹儿。

  吃斋饭时,太爷就笑着提起过这事,被吴有根和他大嫂记下了。

  李追远扫了一眼这桌子,桌子年代有些久远了,大概估量,应该是清代的,上过几次漆,桌腿也做过几次修补。

  并不是年代久的物件儿都是古董,排除那些有特殊历史故事的,大部分的古董,都是那个时代贵族用的东西,平民使的物件,哪怕存放多久,也不值钱。

  “那桌子我就收下了。”

  “行,我给你放进去?”

  “不用,就先放这坝子上吧。”

  “好。”

  钱给完了,桌子也送了,吴有根却依旧不打算走,反而欲言又止。

  “还有事?”

  “有的,本想求李大爷给我算个八字的。”

  吴有根从口袋里掏出另一张纸,将其打开,里面还夹着两张钱。

  这是来之前就思虑好的事,连算命的钱都预备好了。

  李追远伸手接过钱和纸,纸上写着两个人的八字。

  “你和你嫂子的?”

  “对。”

  “算合不合?”

  “要合。”吴有根很坚定地说道。

  李追远点点头,晓得他意思了,这是要造假。

  吴有根继续道:“我问了嫂子,嫂子不愿意,说不想成为我的累赘,怕耽搁我。”

  相亲市场,一向很现实,每个人在这里头,都会被标注上相对应的价格标签,有些时候,比农贸市场都准确。

  吴有根年纪不小了,但身体好,人老实,有手艺,家里人又死了个干净,上头没公婆。

  这条件,想找黄花大闺女那是不可能的,但俏寡妇或者离异带孩子的,那还真是吃香。

  丧事一办完,就有牵线的人上门来问吴有根的意思了。

  但吴有根心里只有嫂子。

  葬礼结束那天,村里人的撺掇话,他是听进去了。

  他以前对嫂子没歪心思,现在也没有,但他不想看嫂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没依靠。

  现在家里好不容易清静了下来,他要是再讨个媳妇住进家里,他害怕又变回以前那种钩心斗角互相算计的生活。

  他很直白地对嫂子开口了,但嫂子拒绝了。

  算个八字,对李追远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这俩人,八字不犯冲。

  至于八字契合这种的,本就是极小概率,不犯冲就没什么问题,日子是人过的,又不是指着八字过。

  “那你回去就说,我太爷算过了,很合得来,我会把这件事告诉太爷的。”

  “谢谢,谢谢。”

  吴有根心满意足地推着木轮车离开了。

  坝子上,一直坐在那里喝茶的柳玉梅,全程听到了这里的对话。

  她是有些奇怪的,这孩子,什么时候耐心一下子变得这么好,而且近期总是帮人处理这种对象夫妻间的事儿。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