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他语气挺慈祥的,可这种妆容……再慈祥的人都会看起来很诡异。

  李追远:“我爷爷奶奶在厨房帮忙呢,让我带着妹妹过来先吃。”

  “哦,这样啊,呵呵。”紧接着,寿衣老爷爷又看向秦璃,“这丫头长得真乖,几岁了啊?”

  秦璃没搭理他。

  李追远清楚,就算她愿意搭理也回答不了,因为她应该听不懂南通话。

  柳奶奶一家住在太爷这里,刘姨秦叔帮太爷做事,却根本不和同村人有什么交流,连他们和自己说话时用的都是普通话,更别提喜欢整天坐在门槛后头一动不动的秦璃了。

  好在,她不说话也挺好的,要是她开口说出普通话,反而会引来更多的好奇询问,这个节骨眼,多说多错。

  “爷爷,我妹妹十岁了。她小时候发烧,没及时送卫生院,烧坏了脑子,听不大见也说不了话了。”

  李追远故意说得很大声,让全桌都能听到,甭管咋样,先把秦璃这边的口子给堵死。

  “哦,这样啊,唉,可怜的伢儿啊,啧啧啧。”

  “唉,我们队里也有一个,小时候发烧,家里大人没上心,结果脑子烧坏了。”

  “可不是,养细伢儿就得多上心,不然孩子受罪,以后大人养着她也是受罪。”

  同桌的人们开始互相交流。

  这时,那个寿衣老爷爷又对李追远问道:“你多大啊?”

  “我十一岁。”

  李追远多虚报了一岁,虽然实际秦璃就比自己小一个月,但自己肯定不能说十岁,二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双胞胎,“妈妈”也不可能一个月生两胎。

  到时候别又扯出一个是鳏夫爸爸带来的一个是寡妇妈妈带来的,组成的二婚家庭。

  那样,整个桌子的讨论得肯定会更起劲,说不定隔壁桌的人也会加入进来。

  “上学了么?”

  “上了,四年级。”

  “哦,那你妹妹呢?”

  “妹妹没上学呢,就整天待在家里坐着,也就今天吃席,才带她出来的。”

  “嗯。”

  寿衣老爷爷不再继续问下去了,转而去和同桌其他人聊天。

  李追远也终于得到了片刻安宁,他看了看坐在自己身侧的秦璃,凑过去,小声道:

  “不要怕,有我在。”

  这不是献殷勤,而是安抚,言外之意就是,你安稳一点,不要爆。

  秦璃转过头,也看向李追远。

  李追远在她眼睛里,看不见情绪。

  然后,秦璃又回过头,继续发呆。

  李追远觉得,她应该是能听得懂的,毕竟她能自己吃饭……并不是没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她还有洁癖。

  每次吃完饭,柳奶奶都会帮她擦拭干净。

  这会儿,得闲的李追远开始关注起餐桌上的菜。

  现在摆着的都是冷盘,塑成圆柱的凉拌菠菜、皮蛋豆腐、炒花生米、切开摆盘的咸鸭蛋……

  纯荤的,就两道,分别是咸肉片和红烧小排骨,不过这两道菜量都很小,还好切得也小,够全桌人一人两筷子。

  这红烧排骨正好摆在自己面前,是冷吃的,口儿甜却不腻,上次吃席时,李追远对这道菜印象很深刻。

  但现在看到这个菜,他却没丝毫食欲,天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时,传来了唱歌声。

  附近桌子人都朝那边看去,不少人还站起身。

  李追远也侧身看去,位置在席面中央的一小块开阔区域,那里站着一男一女,旁边还有一个老头拿着乐器。

  那一男一女穿着戏袍,脸上的妆更丰富,在厚粉腮红的基础上,还多出了更多的延伸与夸张。

  在旁边老头的乐器配合下,男的先唱了起来,搭配一些肢体动作后,女的又继续唱。

  李追远知道,这是南通本地戏种——童子戏。

  李维汉和崔桂英曾带自己去村头坝子上看过,该戏曲特征是声腔怪戾奇特、高亢悲怆,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对外地人而言就是……极其难听。

  那会儿李追远也是刚到南通,对本地方言还在学习熟悉阶段,当时李维汉崔桂英听得如痴如醉,而李追远则觉得魔音入耳、痛苦异常。

  这次也是一样,全桌以及附近的人,都听得很投入,李追远则再次看向秦璃,还好,她没什么反应。

  伴随着表演,有人拿着篮子开始给各桌分发筷子,另有专人拿着醋和酱油来倒入碟中,每桌六个碟,一般二人共用。

  “来,细伢儿,吃。”

  寿衣爷爷夹起一块排骨,放入李追远碗中。

  “谢谢爷爷。”

  “吃啊,别看着。”

  “好的,爷爷你也吃。”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