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祖孙辩论

  秦文蕴一惊,“此话何解?”。

  “爷爷难道没有发觉吗?大明已经风雨飘摇,离亡国不远了”,秦思源说道。

  他想了想还是觉得和秦文蕴说清楚点,如果能够得到秦家的支持,事情会顺利很多。

  “混账,现在是圣天子在位,上位之后就打压阉党,扶持正人君子上位,你怎么敢胡言乱语”,秦文蕴厉声喝道。

  秦思源深吸一口气道:“爷爷,我知道你对当今皇帝很有信心,但事实就是如此。如今大明朝政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民不聊生。而且天灾不断,导致农民起义频繁爆发,这不都是亡国之兆吗?”。

  秦文蕴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他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也不得不承认孙子说得有些道理。

  “小三儿啊,你可能不清楚,大明这上百年来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不会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垮掉的。”秦文蕴语重心长地缓缓说道。

  他的语气已经放缓许多,自己的孙子能有这样超出年龄的见识,他心底其实也暗自高兴,只是这孩子的心性太野,还不知道这对于秦家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

  “爷爷,不管怎么说,大明如今已然伤了元气,就拿奢家作乱来说,都这么多年了,却还没有被彻底剿灭,这就是最明显的例证。”秦思源不依不饶,继续说道。

  秦文蕴沉默了片刻,而后说道:“你是个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我来给你琢磨琢磨。”

  “我的想法很简单。”秦思源说道,“不管处于何种情况,我都必须得拥有自保之力。”

  “那什么才叫有自保之力?”秦文蕴追问道。

  “有钱、有粮、有人马。”秦思源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

  秦文蕴呵呵一笑,“这个简单,不就是想成为一方豪强嘛,如果只是这样,那就好办多了。”

  秦思源没有继续解释,这老家伙明显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不过他也不会将自己的真实心思全盘托出。

  “整个蜀地,能拉出几千上万人手的地主豪强有上百家,咱们家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秦文蕴继续说道。

  秦思源回过味来,“你说的是那些佃户?”

  “是啊,大豪强都会训练一些人手,这次来府里的庄丁就是这么来的。”秦文蕴笑着解释道。

  秦思源不置可否,心里暗自想到,这些农民能有个屁用,除非像李自成他们那样,用无数的血肉铺路。

  他要的是真正的战士,百姓的力量虽然极其强大,可是只要没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就一文不值。

  但他还是顺着老头子的话说道:“爷爷英明,我就是想这样,只要成了一方豪强,不管时局如何变化,都能有稳坐钓鱼台的资本。”

  秦文蕴轻抚胡须,“嗯,也确实是这个理,想做就去做吧,有困难可以来找我,官面上的麻烦我还是能够为你解决一部分的。”

  “谢谢爷爷,那我就告辞了。”秦思源说道。

  “等等,既然你想做事,我就给你介绍一个人才。”秦文蕴说道。

  然后转头对着里屋喊了一声,“文远,你出来吧。”

  里屋的房门被轻轻拉开,从里面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文士。

  秦思源看了他一眼,上次和老爷子谈话的时候,他就隐约有所察觉里屋有人,不过当时他以为是老爷子的保镖之类的,所以并未在意。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的世叔,周立民,字文远。”秦文蕴说道。

  周立民笑着行了一礼,“见过三少爷。”

  秦思源连忙还礼,然后用疑惑的眼神询问老爷子。

  “你周世叔的父亲和我有些交情,他本人也是博学多才,对你定会有所帮助。”秦文蕴继续说道。

  秦思源想了想,“那我明天来找先生聊聊,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好,文远恭候大驾。”周立民笑着说道。

  秦思源点点头,然后就告辞离去。

  等他走后,秦文蕴才说道:“贤侄,这个臭小子就是这样,你不要介意。”

  “叔父放心,我不会介意的,何况三少爷也确实很对我的胃口。”周立民说道。

  “你的本事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反正你暂时也无事可做,叔父就厚着脸皮请你多多指正一下我这个孙子了。”秦文蕴说道。

  “不敢,其实三少爷心智成熟,见解不凡,我还怕入不了他的眼呢。”周立民由衷地说道。

  “这小子哪里是成熟,就是一个愣头青,麻烦贤侄多费点心,最好是能让他把心思转到学业上来。”秦文蕴说道。

  周立民不置可否,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秦思源回去后,先去探望了母亲,嘘寒问暖一番,而后便返回自己住处洗漱休息。

  一夜安宁静谧,无话可说。第二天清晨,天色刚亮,他就早早起床,修炼了整整一个时辰,之后洗漱完毕,用过早饭。

  做完这些日常之事,在大管家的引领下,他来到了周立民的居处。

  此时的周立民正专注读书,声音清亮,抑扬顿挫,极具韵味,让人闻之感觉甚好。

  秦思源并未进去打扰,支走大管家后,就静静站在门外倾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