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六个吃货

  四人起身,小吴麻溜地吃完的碗筷菜盆摞在一起,端进灶房。

  大丫一直注意堂屋的动静,见四人吃好,连忙停下摘花生的动作。

  起身去擦桌子,刷洗盆碗与锅。

  收拾妥当后,大丫走出灶房,就出问小孙,“孙大哥,你们此行来,是不是想多薅花生,摘,带去蚌埠卖?

  早上,我卖完西瓜,都没见到你和周叔叔?是不是去了蚌埠考察去了!”

  小孙点头,“确实去了蚌埠,一是考察,二是拉些货回来!

  没想到这个塑料薄膜一出世,好多人都想到这个先机,用地膜覆盖花生,保湿又保暖,使得花生早开花早结果。

  市场一旦出现,立马就有跟风,所以小县城的销量是有限的。

  毕竟普通老百姓的手里是没有多少钱,他们于其花一块钱买些花生来吃,不如买一块钱的豆芽来的实在,那会买上好大一包。

  临来时,老板和我说了,这鲜花生的兑价,最多只能给你五毛五。

  你要是觉得管,我们一会儿就去地里帮你们拔花生,不管,就把今日上午的花生钱给你!

  你要知道,我们不仅要出人工费,还有车油费,只有拉到蚌埠才能大量甩出去,在县城根本不行!”

  大丫想也没想,就说道,“我同意!现在你们就去地里吧!我去喊金志叔来帮忙!”

  三丫主动爬上了汽车副驾驶,指挥小孙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驶去。

  大丫则和金志金明一同往自家花生地走去。

  来到地里,小孙和小吴等四名伙计,那拔起花生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四人各拿一个口袋,顺地面上往前拉,一边薅花生,抖抖土垃,一边摘。

  四人干活很快,那手指如耙钩子一样利索!

  金凤也学着他们的做法。

  用了两个小时,连薅加摘,拔完一趟花生。

  小孙说:“金凤啊,我们晚饭还在你家吃,你别在这里干活了,赶快去家做饭吧?”

  对于小孙的请求,大丫也不好拒绝,只得答应。

  回到家里,看那剩下的斤把肉,若是剁馅包饺子,这么多人,也不够吃的啊?

  这可怎么办呢?

  大丫就想起了家里买了二十多斤的大白米,那晚饭不如做大米饭省事!

  那就剩下的那点五花肉继续烧豆芽吧。

  再炒个韭菜鸡蛋。

  那先烧上两壶开水,再煮一锅绿豆汤?

  大丫如是打算着。

  老周氏看大丫回来就钻进灶房,就猜想几个伙计晚饭一定会在家里吃。

  就忙提着小篮子,拿着镰刀去割了韭菜,摘了一把青辣椒挎回来。

  与金德顺一起摘干净,又去拿来盆子在压水井前,把韭菜搓洗干净。

  来到灶房,问道:“大丫头,是不是他们晚饭要在家里吃?”

  大丫正在切肉,头也没抬,回答:“是呢!

  人家帮了咱家忙,论心意,咱也是要管饭的。”

  “那现在要烧火吗?”

  “烧!先煮一锅绿豆汤。再炒菜。

  在大锅做一锅白米饭!”

  大丫说着就往小锅加水,淘洗绿豆,加了一小勺子碱面放了进去,盖上木锅盖。

  “阿奶,烧火吧!”

  老周氏应了一声,火柴一划,燃起灶膛里的柴禾。

  大丫转头又去把韭菜翻了翻,见里面被摘的很干净,又在洗菜盆里淘洗一遍,切段,给掠进菜筐子里备用。

  又去西厢抓了一筐子黄豆芽,在压井水下清洗一番,放在盆中控水。

  绿豆汤很快被烧开,大丫加了两瓢冷水旋转倒入翻滚的绿豆汤中。

  让老周氏继续烧火,水开,绿豆全都开了花,向外散发绿豆的清香味。

  大丫让老周氏把火移转到大灶膛里。

  准备淘米下锅。

  她去小带姑姑家,听八奶奶说过,一碗米能出三碗米饭。

  像他们几个男劳力饭量大,最起码得吃两碗米饭!

  六个劳动力就是十二碗。

  那就得四碗米。

  再加上家里的八个人,每人至少得吃一碗米饭吧?

  金旺和两小只吃的少些,那也得一小碗米饭吧?

  大丫算来算去,最后瓦了七碗米放进黄盆里淘洗。

  下锅,加水。

  二十多斤大米,一下子就去了一半。

  大丫有些心疼,但也没办法!

  总不能使了牛干活,还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