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温馨的港湾
emsp;林健杭记得林铁生老是讲“三国”的故事,一说就热血沸腾——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大闹长坂桥、诸葛亮舌战群儒……林铁生还以自己读过“三国”和“水浒”为骄傲,老是在王惠英面前说他是有文化的人。然而,他处事的某些方式总是受到王惠英的指责和埋怨。
如今他的想法确实已然过时,时代改变了。现在不是艰苦岁月中的“文革”时期,很多父辈的想法都已不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可他们依然要前行。
坐在后面的林健杭感到特别舒服和温馨。这部“嘉陵”车快退休了,可这部“老爷车”给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他记得这部车接“凤凰牌”自行车的岗位,当时林铁生给人家赊账才弄回家,大家见了都快乐疯了,忍不住摸摸它的质感,它就像刚出生的小牛犊一样可爱。大家忍不住上去坐坐感受开车的感觉。林健杭还和林义东玩“载人游戏”,林健杭是司机,林义东是乘客。他们一直玩,不停地换角色,不亦乐乎。还有一次上学,他和义东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驶来了一辆摩托车,开车的是他的爸爸。他当然要林铁生载他回家了,谁愿意走这崎岖不平没有尽头的山路啊?
然而现在它老了,已经不能发挥当年的作用了。没走几步路,排气筒喘了几口黑气……
车子缓缓地驶过新阳大桥,桥下的泥水把整条汶水河污染成一片黄色的海洋。近几年随着场地不断地开发,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商家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环保的重要性,这样做的后果只会害人害己。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世界末日吗?不过说实话,玛雅人的预言怎么可以相信呢?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分析问题。
驶过新阳大桥,转了个弯,不多时,他来到了林铁生工作的地方。在这个不出五平方米的保卫室里,堆放着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桌茶几、两张沙发凳和几张小塑料凳。阴暗潮湿的厕所让人觉得特别不舒服。假如一个蒙古大汉生活在这里,估计他也受不了了吧?
没错,林铁生“上班”的地方就是这里,中午就在这凑合吃一餐吧!
林健杭放下行李,开口问:“怎刚刚没人在这看守?”
一旁刚下车的林铁生便答:“你妈在这哩,现在出去买菜了吧。”
林健杭觉得奇怪,这里要是没人看管的话,那是失职,这不是有责任心的爸爸的作风。
原来林健杭要回家的消息还是王惠英告诉林铁生的。恰好星期五了,林健一两口子没课,所以王惠英早早便到林铁生这里。这样一来,林铁生可以去接儿子,二来她可以帮忙看守。
临行之前,她还高兴地告诉噘着奶嘴的小珞妹:“小珞妹,你的小叔要回来哩,爷爷去接叔叔哈,小珞妹要乖!”
王惠英一直在等,等到十二点多,还没到,于是折身去了附近不足二十米的菜市场。她心里盘算买什么菜好呢?挑来挑去,买了十块钱排骨、五块钱猪肉、一根萝卜、一束小白菜。她要煲萝卜排骨汤给儿子补补身体。她还特地买了林健杭最爱吃的“腌面”。刚踏足出了菜市场,她敏锐地察觉到儿子已经到了,赶忙加快脚步回去了。
“小弟,你到了?”王惠英笑着问。
“妈,你去买菜了?”林健杭见到王惠英后,笑着回答。
王惠英用一种爱的眼光看着林健杭。是啊,这个令她骄傲的儿子,是个了不起的大学生耶,她当然开心了。
而林健杭看到王惠英之后,她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妈妈还是那么年轻。尽管她已经五十五岁了,银发也布满了鬓角,但她脸上的红晕和略微发福的身体让他觉得特别心安和满意。最让他感到年轻的,应该要属王惠英健康乐观的心情。和林铁生比起来,他总觉得爸爸承受了太多,所以才会日渐褪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咳咳咳……”林铁生传来了咳嗽音。
“怎我爸还那么咳?”林健杭对着王惠英问,“不是叫他别抽烟了吗?”
王惠英边说边煮饭:“你爸人就这样,有事没事坐下就抽,真是欠抽。”
王惠英问林铁生:“有没有瞅见万祥哥?”
“人忒多,哪里能看到?”
“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好歹你也叫人家来歇阵脚喀!”
“他是来卖菜又不是看热闹……”
“卖菜也要见人家一面啊,素晴说来县城中学上高中,你也不去看看?”
“你又不是不知万祥哥不太愿意和我们来往……”
王惠英得瑟一下,对儿子关心说:“我今天煲汤给你喝,你最近身体恙吧?”。
“我好着哩,甭操心。”
林铁生说:“小弟,过来喝杯茶哩。这是上好的龙井……”
林健杭坐下喝了口茶,林铁生从口袋中拿出一个牛奶糖给他。
“还吃啥糖?等一下吃饭了。”王惠英见到林铁生拿出糖说。
“这是阿邹拿的,”林铁生嘴上跟王惠英解释,手往儿子这边递糖。
林健杭拿起糖,塞在口袋说:“待会再吃。”
“待会吃完之后,就去你大哥那里。”王惠英说完,把电饭煲的开关给关了,接着开始煮菜。
林健杭最喜欢吃他妈妈烧的菜了。刚吃着饭,只见门口来了一个五十上下人老珠黄的中年妇女,她是林铁生口中的阿邹。乍眼一看,邹婶脸颊像核桃酥。
“还在吃饭呦?怎那么晚的哩?……这是你儿子么?”爱说话的邹婶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喋喋不休。林健杭只是笑笑叫了句阿姨好。王惠英邀请她也一起吃。
这时候,一阵喇叭响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林健杭目光转移到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