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京献俘

  辽东镇,城门口。

  往昔弥漫的肃杀氛围已彻底消散,仿若被一阵劲风卷走,无影无踪。

  蒙古人向来机敏,一收到女真大败的消息,恰似惊弓之鸟,几乎未作任何停留,即刻拔营撤退,行动之迅速,让辽东镇连配合援军展开反攻的机会都没捞着。

  就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大战,就这样突然消弭,只留下些许尘埃供人回味。

  城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熙攘热闹。城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每个路过之人,目光都不自觉地被吸引至城门口正前方。

  那儿,一行人静静等候。为首之人,辽东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辽东总兵张承荫!

  “大人,贾校尉马上就到了!”

  一个传令兵匆匆赶来,身姿笔挺,行了个标准军礼后,轻声汇报。

  “好,都准备起来,随我一同前去迎接!”

  张承荫满意地点点头,声如洪钟般高声下令。

  ……

  远处,一行人浩浩荡荡朝辽东镇行进着。

  走在最前头的贾琮,身着一袭戎装,身姿挺拔如松。

  历经了生死血战,贾琮整个人都沉淀下来,眼眸中闪烁着自信与沉稳的光芒。

  身旁,牛耀同样骑着高头大马,嘴里嘟囔个不停,像是在跟贾琮分享着什么趣事,又或是探讨行军路上的琐碎。

  贾琮嘴角含笑,微微点头回应,偶尔插上几句,并不多话。

  此次行程,他们身负皇命,押着努尔哈赤以及三千女真俘虏,奔赴京城举办献俘大礼。

  因俘虏数量实在庞大,而抚顺关兵力有限,无奈之下,他们向最近的抚顺城借调了八百士兵,这才整队出发。

  “前面快到辽东镇了,咱们去拜访下总兵大人,稍作休整,再继续回京。”

  贾琮侧过身,对着一旁的牛耀轻声说道。

  牛耀自然没有二话,点头应下。

  说话间,队伍已稳稳来到辽东镇关口前。

  “看呐,那是总兵大人!”有士兵眼尖,率先喊道。

  贾琮抬眼望去,远远便瞧见城门口乌泱泱聚集着一群人,定睛细看,竟是张承荫亲自带队迎接。

  他心头一热,赶忙翻身下马,步伐急促,大步向前。

  身侧的牛耀见状,也迅速下马,紧跟其后。

  贾琮脚步不停,大步流星,距离张承荫几步之遥时,单膝跪地,右拳紧握,抵在左胸口,朗声道:“末将贾琮,拜见总兵大人!”

  牛耀和身后一众将士,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地单膝跪地,声音汇聚在一起,如雷鸣般响彻四野:“拜见总兵大人!”

  “贾将军,你可算来了!这一路,辛苦了!”

  张承荫满脸笑意,如春日暖阳般和煦,疾步上前,双手稳稳扶起贾琮,随后紧紧握住他的胳膊,目光里满是欣慰与赞赏。

  贾琮起身,神色谦逊,微微摇头,语气诚恳:“总兵大人谬赞,身为朝廷将士,保家卫国本就是分内之事,谈不上辛苦。”

  张承荫转头,面向身后一众将领,声音洪亮,带着几分自豪:“诸位,贾将军此次立下赫赫战功,不但大破敌军,还生擒敌酋,为咱们辽东镇,乃至整个朝廷立下不世之功,实乃我等学习的楷模!”

  将领们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钦佩与敬重。

  “多谢总兵大人抬爱!”

  贾琮听闻,连忙抱拳谦逊回应,旋即侧过身,指向身后,诚恳说道:“总兵大人,此番大捷,绝非琮一人之功,全仰仗将士们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浴血奋战,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战果。”

  张承荫闻言,重重点头,眼神里流露出由衷的赞赏,感慨道:“嗯,抚顺关的将士们,各个都是好样的!勇毅果敢,锐不可当!”

  语罢,他又将炽热的目光投向贾琮,笑容满面,语气里满是热忱与期盼,

  “贾将军,自打知晓你今日凯旋,我便早早率领大伙在此候着了。城里已经精心筹备了庆功宴,就等你入城,咱们一同开怀畅饮,痛痛快快地庆祝这难得的胜利!”

  贾琮面露感激之色,双手抱拳,拱手说道:“总兵大人,琮本想着稍作拜访,便即刻启程回京复命。您如此盛情,实在让琮却之不恭。”

  张承荫佯装生气,抬手轻轻拍了拍贾琮的肩膀:“贾将军,这说的是什么话?你为辽东镇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这庆功宴是你应得的荣耀。”

  “况且,朝廷那边的安排我也有所耳闻,他们还需精心筹划献俘大典的各项事宜。你此刻回去,也得花些时日等候召见。不如就在这儿好好休整几日,养精蓄锐,再回京也不迟。”

  贾琮低头思索片刻,觉得张承荫所言句句在理,便点头应下:“如此,那便叨扰总兵大人了。”

  众人一同入城,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百姓,他们眼中满是对贾琮的崇敬与感激,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如潮水般涌来。

  到了总兵府,宴席已然精心摆好。张承荫亲昵地拉着贾琮坐在主位,举起酒杯,神色庄重。

  “贾将军,这杯酒,我代表辽东镇全体军民敬你,感谢你为我们带来来之不易的安宁!”

  众人纷纷举杯,仰头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