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功盖神农氏!

  第二十四章:功盖神农氏!

  至此,父子俩显然达成了一致。

  可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摆在眼前。

  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究竟要怎么吃呢?

  想必,御膳房的厨师也没见过,皇宫里估计没人会做。

  朱标手中捧着土豆,有些犯难......

  “嘿,瞧见没?”

  “不愧是咱的老伙计,想的就是周到。”

  这时,朱元璋在盒子里找出一份菜谱,上面详细记录了土豆的几种做法,不由得喜出望外,口中称赞不绝。

  并立马派人送到御膳房,让厨子按照方法来做,他要亲自品尝一番。

  “标儿,来!”

  “坐下陪爹说说话。”

  趁着空闲,他随手一指,让朱标搬把椅子,陪在自己身边,脸上满是欢喜。

  自从做了皇帝,老朱就将这位嫡长子当做储君培养,享受到的待遇,是其他皇子不能媲比的。

  身边汇聚的人才,更是一等一的精英。

  朝中事务,很多都让太子先行决断,最后再由他拍板。

  这不仅是对朱标才具品德的认可,也是父亲对儿子的无比信任。

  “儿臣谢过父皇!”

  朱标依言落座,举止端正,落落大方。

  凭借一颗聪慧过人的脑袋,他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

  “父皇,您是不是有话要说?”

  作为儿子,他相当了解自己老爹的脾气秉性。

  素来以反复无常,城府极深而闻名于世。

  得了亩产万斤的土豆,能解救民生疾苦,由此带来的喜悦只是一方面。

  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往更深的层次思考......

  果不其然,听到儿子的询问,朱元璋没有掩饰内心,选择了坦诚相告。

  “标儿,你说得没错!”

  “咱想的是,李善长既已辞官致仕,告老还乡,一直不声不响的,为什么突然送来个宝贝。”

  “他会不会是趁机邀功,再回到宰相的位置上?”

  “或者,有别的打算?”

  闻言,朱标面不改色,一时无语。

  只觉得,自己的老爹其他方面没的说,无论做父亲还是做皇帝,都很勤勉称职。

  但就是喜欢猜忌别人,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想得太多,活得太累!

  刚刚还说李善长是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却堪比挚爱亲朋。

  才一盏茶的功夫,咋就变卦了?

  对此,朱标沉思片刻,十分罕见的打断了老爹的无端猜想。

  “父皇,您不必过于杞人忧天。”

  “韩国公既然回归故里,放弃了到手的名利富贵,就不会再有别的念头。”

  “依儿臣想来,他是偶然间发现了土豆,觉得能够利国利民,造福社稷苍生,便派人进献给您......”

  “何况,如果韩国公像您说的那样,舍不得高官厚禄,贪恋权力,当初他为什么主动向您辞官呢?”

  “......”

  听完儿子的劝谏,朱元璋终于打消杂念,不再疑神疑鬼。

  眼神中,格外添了几分欣慰与赞赏。

  “好啊,标儿!”

  “你生性谦和,处事有方,且仁慈豁达,有着识人之明。”

  “将来继位九五,做了皇帝,一定会更出色的!”

  “哈哈......大明江山有望啊!”

  正说着,御膳房将做好的土豆送了进来。

  得知太子也在,还很贴心的准备了两双筷子。

  “来,咱爷俩一块尝尝。”

  朱标领命,夹了几根土豆丝放到嘴里,顿时眼前一亮。

  由于看过菜谱,他知道,这叫做醋溜土豆丝。

  果然和想象的一样,酸爽可口,味道极佳,令人食欲大开。

  虽比不得燕窝鱼翅等顶级食材,但作为寻常菜肴,的确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并且,的确是能吃饱。

  这种东西,还真就是为了造福黎民百姓而生的。

  一番品尝过后,父子俩大约吃了盘中的三分之一,便心有灵犀,不约而同的放下筷子。

  剩下的,显然是打算带回坤宁宫,让马皇后一饱口福。

  “好啊!”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