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章 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的诗还真是令人遐想,可惜咱们这次太过匆忙,没有时间去领略一番。”

  崇祯半躺在躺椅上,慢悠悠的念出两句诗。

  后世的江南虽然繁华,但却是缺少了现在的古韵和烟火之气,更是少了那一份意境。

  “不知道这江南之地在大旱之下还能保持多久。”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又谈何容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听着皇帝的喃喃自语,身侧的李若涟眼中闪过一丝的心疼。

  想劝慰几句,可嘴巴张了张之后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皇帝十六七岁登基,在危境之下翻身之上,平党争,清吏治,整兵备,练精锐,而后以雷霆之势覆灭为患数年的建奴之患,收复东西蒙古,然后兵指扶桑,彻底镇压和奴役。

  收中南半岛为大明粮仓,开海贸汇聚天下财富……

  待叶尔羌和吐鲁番臣服,外喀尔喀七部和卫拉特四部归附,大明打疆域之广是历代之最。

  一桩桩一件件,随便一件放在其他帝王身上那都是中兴之壮举,可谁知道皇帝承受了何等的压力。

  仅凭这些,皇帝的功绩就是仅次于奠定华夏基业的始皇帝之下。

  “陛下,年老一代有袁阁老、孙阁老、韩阁老、英国公、忠贞侯等人,中青一代有洪承畴、马祥麟、孙传庭、卢象升、郑芝龙、堵胤锡等等人,身经百战的武将更是有二十余人。

  现在三级学校开始招生了,会有大量人才涌出,只要吏治清明,这些人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您今年才二十五岁,至少还有五十年在位的时间,五十年的时间,咱们大明绝对是站在世界之巅,陛下的‘朕有一个梦想’绝对能实现的。

  陛下打下的基业能让后继之君独领风骚数百年,至于之后的事儿,那就不是陛下能管的了的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哈哈,也是……”

  崇祯大笑了两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闭上眼睛,慢慢的睡了过去。

  而此刻的北京城的文渊阁内却异常的热闹,内阁、军机处、六部官员以及福王等几位亲王齐聚。

  “袁阁老,听说刚刚有三百里加急送回来,可是陛下有什么安排?”

  礼部尚书刘宗周轻声问了一句,众人也都是将目光看向了袁可立。

  皇帝已经离京半年了,说实话刚开始他们还有些不习惯,可过了一两个月之后就习惯了现在的办公方式,按照既定计划走就是了。

  “诸位,陛下到了南京,此次一共传回来五件事儿。”

  众人猛地一愣,诧异的看着袁可立,一个月前韩癀从汉中平原传回书信说是皇帝在汉中平原视察南水北调再造汉中平原的事儿,且下达了全国学习的事儿。

  按照路线和时间算,皇帝这会儿应该是到大同了才对,怎么又跑到南京去了?

  “李指挥使在信中说了,陛下听说安徽和江苏有四个府也被大灾波及了,就想着去看看情况以及看看河南、湖广学习汉中平原的情况。

  然后见见郑芝龙,商议远征海外三国的事儿。”

  “哦……不对……郑芝龙回来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眼神灼灼的看着袁可立:“袁阁老,是郑总督回来了还是海贸商队回来了?信中有没有说海贸是数据?”

  不说还好,一说海贸,众人也都不淡定了。

  刚端起的茶杯也都放下了,离的近的几人更是朝着袁可立走去,想看看具体的。

  海贸不仅仅是可以有大量的税收,更是能盘活大明数以百万计的手工业的百姓,这可是数百万家庭,这些人盘活了整个大明就盘活了。

  “诸位稍安勿躁,咱们一项项的来,第一项是计重单位标准化,大致意思是海外各国的计重单位太杂乱,陛下要求以后商人全部采用大明计重标准。

  并增加吨这样的单位,一吨等于两千斤,并要求以后大明在大重量时以吨为单位,诸如入库的铁、铜、粮食等等,从上下到位单位统一……”

  “第二项是新的纪年方式,增加公元纪年,按照推算,汉平帝元始元年为公元元年,今年为公元一六三四年。以后的纪年方式为年号纪年和公元纪年两种方式并行。”

  咦……

  众人轻咦了一声,眼中满是思索之色。

  对于计重单位都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皇帝已经统一的长度单位,现在统一重量也正常,而且更加的实用。

  倒是这个公元纪年方式吸引了他们,虽然不如年号纪年和天干纪年听起来那么的有底蕴,但胜在清晰明了,容易计算。

  “第三个事儿就是郑芝龙率南海舰队远征的事儿,按照时间推算应该已经出发了,但是不是远征荷兰三国,而是借机让五大殖民内斗,继而让整个欧洲乱起来。

  具体的过程本阁就不阐述了,此事由陛下主导,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