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6章 难以取舍,安全胜过所有

  第1946章 难以取舍,安全胜过所有

  “郑和宝船我们没法造,但三千料海船却是可以的。”

  王徵说了一句,然后继续道:“三千料海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主力船只,与此相对应的是海军所使用的福船。

  三千料海船长六十一米,宽十三米八,立六桅,舱深十六米,吃水六米,海面高度十米。

  如果主体采用质地较为坚硬的柚木、柏木,辅以樟木和杉木,抛开蒸汽机、船员休息舱、补给舱等舱室外,标准载重三百五十万斤。”

  嘶……

  众人倒吸了口凉气,洪正业、杨青云、席端攀三人则是双眼炙热的看着王徵。

  崇祯则是两眼一昏,脸上闪过丝丝的无奈之色。

  三百四十万斤呀,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海贸的主力船只是海运遮天船,装载一千四百石,折合二十一万斤,而三千料海船可装载的是它的十七倍。

  载重增加了,运输成本肯定会大幅度增加,但再怎么增加也不可能会增加十七倍,即便是增加十七倍,净利润也会增加十七倍,依旧是大赚。

  走一趟,赚十七趟的银子,而且更加的安全、舒适、可靠,由不得他们不惊喜。

  洪正业王徵,急促问道:“王院长,您说的可是真的?”

  “假设尖底海船是一个棱柱体,我们可以通过尺寸计算排水量!”

  王徵没有直接回答真假,而是走到木板前提笔写了起来,片刻就出现了长、宽、吃水深度等几个数据。

  “这些数据相乘,我们得到的容积是三千五百方左右,根据我们在其他船只上的测算,海中可以装载七百二十万斤。

  而所需柚木大概是一千方,一方柚木大概是一千三斤,也就是说柚木的船体重一百三十万斤。

  再除去居住舱、工作舱、蒸汽机舱、压舱石舱以及尖底设计等,实际装载要扣除两成多一点,再扣除一成的煤炭装载,减去自重一百三十万斤,剩余三百五十万斤。

  当然了,你们若是不嫌麻烦,最下层的压舱石舱也可以装载货物,但没有经验极其丰富的师傅在,商人擅自调整,破坏平衡,容易翻船。

  粗略估算,这一部分大概可以增加二三十万斤。”

  “呼……”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先别着急!”

  王徵摆了摆手,继续道:“如此大的一艘船,至少得装两到四台大型的蒸汽机,无风无浪日行三百里已经是极限了,

  速度再快也是可以的,但船大难调头,灵活性差了,容易出事儿。

  速度慢了,海运遮洋船走两趟,你们才走一趟,以及港口能不能满足如此大的持水量,需不要中转,这都会耗时间。

  我粗略算一下,海运遮洋船走五次,你们走才走两次,再出去增加的人手等等,所以单按运载量来算,利润大约是以前的六倍。”

  “六倍不少了!”

  “六倍已经很高了,关键是安全。”

  “只要人在、船在,财富还能赚,船毁人亡走再快也没用,可以的!”

  ……

  “别高兴太早!”

  王徵轻叹了口气:“我刚刚说的只是一艘船的对比,但购买一艘大船的价格可能是海运遮洋船的三五倍、甚至十倍,一是柚木少、二是制造困难。

  买一艘大船可以买五艘海运遮洋船,如果这么算的话,最终利润可能只有两倍、甚至一样,你们还开心吗?商人们还会买账吗?”

  众人面面相觑,眉头也皱了起来。

  海运遮洋船小吗?也不算小,二十五米长,近海肯定是够用了。

  即便是远洋也是可以的,前提是沿着海岸线走,横跨大洋没有个几十艘一起也是容易出事儿的。

  一旦走散了,迷失了方向,没有煤炭补给倒也没事儿,风力也行,可粮食、淡水呢?

  优点是速度快、灵活性高、购买成本低,即便是毁坏了一艘,再买一艘就是了,还是损失的起的。

  大船胜在安全、稳定性,横跨大洋,即便是遇见一些大风浪也能扛过去,哪怕是迷失方向,这种大船上的粮食等等,坚持几个月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但一旦出问题沉没了,那问题就大了。

  船贵是贵了点,也能咬咬牙再买一艘,可船上的货物那是一笔庞大的银子,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倾家荡产。

  两者之间,该怎样取舍,真的很难。

  好一会儿后,席端攀出声了:“王院长,我是商人,如果在大船和小船之间做选择,我会选择大船,理由就一个,安全,一个安全胜过所有。”

  “我和席顾问是同样的选择,但我与席先生的理由不一样,大船到东非一带的确不太合适,至少在净利上达不到既有的期望。

  但到西非、欧洲呢?航线越远,所收获的利润也越高,这是小船去不了的,东非一带选小船,西非、欧洲、北美选大船。”

  “杨司首的想法是对的,这个得看航线,不过我觉得一个商队最好的是大小船都要有,

  例如大船从月港出发到亚丁湾,然后在亚丁湾用小船分装南下、北上或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