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传旨藩王,暗流涌动

  彰德府城,呈方形,周长近十里,城墙高两丈半,厚两丈。

  分四座城门,东永和门,西大定门,南镇远门,北拱辰门。

  城内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街道,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

  城外有护城河,宽十丈,深两丈。

  此等规模在整个大明一百四十余府中,都算的上靠前的存在。

  除了它是六朝古都外(商、东魏、北宋等),还因为这里住着明成祖第三子赵王朱高燧一脉,传承至今十三世。

  王府的规格虽然比不上西安的秦王府和太原的晋王府,但在大明的藩王府中也是前十的存在。

  王府大门紧闭,再也不复半个月前的那种车水马龙、高朋满座的状态了。

  除非不得已,百姓们都不从这里路过,即便是不得已,也是低着头急匆匆离去,仿佛这赵王府有什么可怕的事情一样。

  “都是一群白眼狼!”

  “平日里一个个大王长大王短的,恨不得住在赵王府,现在就不来了?”

  ……

  在第十三代赵王朱慈?在承运殿中怒骂时,一队人马从城外径直冲了过来,到达城门时扔了一块令牌后畅通无阻。

  “这是锦衣卫吧!”

  “废话,领头的穿的是飞鱼服呀,这可是锦衣卫的标配!”

  “银白色的飞鱼服,这是百户吧!”

  “哎,终于把锦衣卫给盼来了,赵王的好日子到头了!”

  “抓赵王?不可能吧,朝廷虽然弄了秦王、晋王、代王,但那都是是事出有因呀,咱们这位赵王……”

  “别说了,跟着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街道上人群议论纷纷,跟着锦衣卫到了赵王府。

  砰砰……

  砰砰……

  吱呀……

  王府大门打开,一名家丁伸出头,不待他出声,就听见了一道低沉的声音传来。

  “本官锦衣卫前所百户林长健,奉陛下命令前来传旨,请赵王出来接旨!”

  门房听着锦衣卫、陛下、传旨几个词后,浑身一个激灵,连忙道:“大人稍候,小的这就去通知!”

  “快来人,开门!”

  “大王、大王……”

  声音由近及远,片刻后,王府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中年男子带着数人走出王府大门。

  看着拖着圣旨的锦衣卫百户后,直接跪了下去:“臣第十三代赵王朱慈?携府内家眷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传赵王朱慈?进京……钦此!”

  “臣接旨!”

  “赵王殿下,时间紧迫,您可得抓点紧了,末将先行告退了!”

  “本王知道了!”

  赵王接过圣旨后,低声道:“林百户,其他藩王?”

  “末将不知!”

  “陛下已经班师回朝了?”

  “赵王殿下,您就别多问了!”

  锦衣卫百户林长健没有再给赵王丝毫说话的机会,翻身上马,径直离去。

  听着圣旨的内容,不仅是赵王懵了,连两边的百姓都愣住。

  好一会儿赵王转身进入王府,大门紧闭后,两边的百姓们才开始小声议论了起来。

  “搞什么,只是请赵王进京参加皇子百天礼?”

  “你们说着会不会是个借口,目的就是让赵王进京?”

  “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需要用这个借口吗?直接传旨,赵王敢不听?不听那就是抗旨,直接砍了,多此一举做什么?”

  “哎,最好能把赵王干掉,这样我们也能还地于民了!”

  “皇子?皇帝什么时间有子嗣了?”

  “奇怪了,这可是皇后所生,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未来的皇帝,这种事情怎么没有下诏书?应该大赦天下呀!”

  “还大赦?去年八月刚大赦了一次,再来一次怎么搞?大牢都要空了。

  而且陛下御驾亲征,这种大捷要不要再大赦一次?

  以后干掉建奴再大赦一次,收服蒙古诸部再赦一次,你当大赦是啥了?还要大明律做什么?”

  “哎,我说诸位,你们是不是搞偏了,咱们现在不是在讨论朝廷传旨给赵王真实目的吗?”

  ……

  百姓们聊着聊着就跑偏了。

  赵王府的承运殿内,赵王盯着圣旨,脸色在急剧的变换着。

  福王回京路过这里的时候跟他说过一句:别做傻事!

  他一直都没有明白,如今看来,就是劝他老老实实的,别有其他念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