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尘埃落定

  “臣等拜见陛下。”

  等到李世民坐在龙榻御座上,文武百官纷纷躬身行礼。

  “众爱卿免礼平身。”

  李世民扫视了文武百官一眼,神色不怒自威的说道:

  “昨天的事,众爱卿应该有所耳闻。”

  “朕也就不废话了,来人,带崔才奇!”

  两名侍卫登时押解着面如土色的崔才奇,走入大殿。

  文武百官望了过去,此时此刻,崔才奇穿着一身囚服,低着头,一声不吭,俨然已经知晓自己的结局。

  李世民冷声道:“崔才奇伙同博陵崔家、清河崔家出身的人,借查盐一事行凶,现已查明,证据确凿!”

  “像这般蠹虫,这般混账东西,焉能不杀!”

  李世民沉声道:“凡是参与了行刺御史的人,全部斩首!”

  “其家眷,全部流放!”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纷纷作揖,经过这件事,日后博陵崔家和清河崔家出身的人,想要入朝文官,怕是比登天还难。

  他们不关心崔家,因为崔家已经完了,现在要紧的,是保住其他五家。

  殿外一名身穿红袍的中老年人走了进来,肃然道:

  “陛下,臣听闻,昨日之时,大理寺和刑部的人,抄了不少望族的家。”

  “从昨日至今早,臣听到不少人在那喊冤,臣以为,这其中怕是有冤情。”

  另外一名穿着红袍的大臣紧随其后走上前,朗声道:

  “臣也以为其中有些冤情,应该彻查!”

  “臣附议,臣以为不该这么草率的抄家。”

  李世民望着走上前的大臣们,转头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示意该他出来说了。

  长孙无忌抿着嘴唇,这哪是让他出来说话,分明是让他出来背锅。

  他先回头看了一眼站在殿门处的程俊,见他冲着自己笑了笑,心中更难受了。

  在李世民眼神的一再催促下,长孙无忌咬了咬牙,手持笏板走了出来,沉声道:

  “陛下,臣以为,这些人应该抄家遣返。”

  话音甫落,身穿红袍的中老年大臣斜眼看着他,沉声道:“长孙尚书,你这样不合规矩!”

  长孙无忌淡淡道:“怎么不合规矩?长安城和京畿二十一县的盐价,之所以上涨,就是他们搞的鬼,他们不该抓吗?”

  程俊在大理寺狱宣读圣旨时,用的正是这个理由。

  现在想想,程俊在那时候已经帮他想好了该怎么反驳这些朝臣。

  这些词应该程俊说的,现在却从我嘴里说出来,现在黄泥抹裤裆,不是也是了......

  文武百官肯定会觉得,是他在帮李世民打压五姓七望。

  但是现在,长孙无忌没有选择,李世民让他背锅,他自愿背,还能体面,如果不愿意背,李世民就得帮他体面了。

  红袍中老年人皱眉道:“不对吧,我听说陛下让你审的不是这个事。”

  长孙无忌望着他,“我审案的过程中,那些人犯对他们致使盐价上涨一事,供认不讳,既然已经招供,难道不该处置他们?”

  “既然证据确凿,就该两个案子合并成一个案子。”

  另外一名红袍大臣大声道:“可是也不该抄家,按照我大唐律法,他们罪不至此!”

  这时,龙榻御座方向响起李世民的声音:

  “对他们抄家的处置,确实有些过了,但是,长孙爱卿执意如此,说应该严惩,以儆效尤,朕相信他的判断。”

  长孙无忌扯了扯嘴角,只得拱手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对他微笑了一下,辅机还是知道体面的。

  站出来的朝臣们闻言顿时陷入沉默,事已至此,他们说什么也已经无用。

  李世民见状,接着说道:

  “抄家一事,由大理寺和刑部在做,遣返一事,也交由大理寺和刑部处置吧。”

  殿内的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已经回来当职的刑部尚书李道宗同时站了出来,拱手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爱卿,把你要说的,一并说出来吧。”

  长孙无忌知道他想自己说什么,既然锅已经到头上了,也不再顾忌,说道:

  “还有一事,经过臣的调查,朝堂之上,还有一些人,在明里暗里的帮衬望族的人,这些人,不该留在朝堂之上,应该全部调离京城。”

  说着,他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奏折,举起来道:“陛下,这是名单。”

  张阿难望了一眼李世民,等待着他的去拿指示。

  李世民却没有任何动作,说道:“名单,朕就不看了,你是吏部尚书,你知根知底,就由你来负责。”

  长孙无忌心里麻木,既然背了这些锅,也不差这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