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死后疑云

  第1339章 死后疑云

  阿静是一个活在过去的女人,她的原名叫什么,已经没人再提起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始终都是一个很边缘化的角色,这或许与她的性格有关——安静。

  同样,其本人的外貌也没多少亮点,唯一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眼睛。

  阿静的相貌本是平凡,但她这双眼睛却一如明镜,没有丝毫杂质与尘埃,像是一汪清泉,满满都是平和。

  甚至人们看向这双眼睛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久违的平静与沉淀。

  年少时的潼关对此还不太懂,但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经历的事不必父辈们少后,再次看到母亲这双眼睛时,他才深有体会。

  眼前的母亲,一如他记忆中的一样。

  总是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虽是不说一句话,目光却从未离开过自己,脸上总是挂着亲和的微笑。

  潼关站在供桌的下方,吸着那柱香散发的味道,目光盯着父亲与母亲,手却伸向了头顶的供桌。

  眼下,是吃过晚饭,过了生日的一家三口,正在其乐融融。

  但在这温馨的场面之中,出现了一个多余的成年版潼关,更多了一张用以祭拜的遗像。

  一块玻璃,隔在了两张一模一样的脸中间,让他们通过这种别扭的姿势,完成了对视。

  1002的供桌上,一直以来都只有潼关的遗像,无论是在阳界还是阴界。

  潼关在目睹自己遗像之后,仰天长叹了一口气,微微摇头。

  他是优柔寡断,但却并非是分不清孰重孰轻。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他就意识到自己已经中招了,长时间没有见到常念,也基本能够确定是他自己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说,1002的灵异事件,专门对准了他一人。

  无论是在季礼的视角,还是常念的视角里,看待此事件的态度都十分简单且坚定——1002的鬼用潼关的亲情执念为突破口,令其迷失沉沦。

  但实际上,事实真的如此吗?

  潼关能够单手将那遗像拿在手里,就显然证明了他自己知道自己正在迷失。

  只不过他一直在寻找着破解的方法,却一直没有找到而已。

  因为1002事件,自始至终都没有爆发死路。

  就如同当初季礼被梦鬼所设计的一样,鬼物不展开死路,生路线索就会自动隐密。

  潼关正在经历的也是如此。

  区区记忆场景、父母影像,谈不上会将他彻底迷失,之所以一直不离开,完全是因为根本无法走出。

  在常念在外努力之时,潼关也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尝试,但毫无例外,他根本走不出1002号房间。

  眼前的这个两居室,如他记忆中的一般无二。

  在这么长时间的观察途中,潼关认为有三个情况,或可成为逃生的提示。

  第一,这个场景的来源。

  显而易见,当前1002的一切,基本都是源自于他的记忆,加上他独自中招的表现。

  该事件,是抽掉了潼关的记忆,融合了灵异力量创造而成。

  第二,就是他的存在。

  基于潼关的记忆,创造了一个困住自己的场景,那么就应该具有强烈的迷惑性。

  如果是他来部署,那么一定会以一个第一视角,难以辨别的幻觉来蛊惑、引导其沉沦,直至完全迷失。

  然而,现在用一个第三视角,站在本人的角度,去观察童年时自己的一家三口,这本就是极为矛盾的事情。

  作为一个第三方,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迷失。

  第三,就是这封遗像。遗像的存在,意义不明。

  好像无论哪个角度来看,遗像摆在1002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无论是对人还是对鬼。

  那么综上所述,一个很奇怪、也很矛盾的现状就产生了。

  如果说,1002的事件是怀柔式处理,基于潼关的记忆,创造一个虚假而又温馨的情景来使他迷失。

  那么第三视角创造的“强独立性”就不该存在。

  反之,如果说1002的事件并不是要迷失潼关,那么不攻击、无死路的存在方式,又根本没有意义。

  须知,完成此次任务的唯一条件,是存活两天两夜。

  仅仅只是无伤困住,反而能够令潼关毫发无损地躺着度过任务。

  在结合两种情形造成的矛盾感后,潼关手里拿着遗像,内心渐渐浮现了一道很奇怪的想法……

  “遗像代表着死亡,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已经死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这个结论是无比荒诞的,甚至有些可笑。

  但它却能完美解释当前所有的矛盾!

  如果潼关已经是个死人,那么眼下1002中那三个线索就全都对得上了!第一,基于潼关记忆创造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