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
一边有人叫住了他。
“皇甫将军!”
皇甫嵩回头,是武宽,也带着他的巡逻小队赶来。
“方才那是什么?”武宽擦着额头上的汗,问道。
皇甫嵩把跪在地上的士兵一个个踹起来:“四下查看一番,我怀疑是盗贼。”
两方人马散开,在宫殿四周查看,没有发现盗贼的踪迹。
夜晚的南宫十分宁静,仿佛刚才剧烈的声响和震动都是他们的错觉。
这时,皇甫嵩的两名士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他们二人在一处废墟上,扯着埋在废墟里的一块木板,用力往后拽。
木板的边缘被烧焦了,一拽就断,两人跌坐在地上,其他人见状围了过来,士兵见皇甫嵩将军表情不好看,指着被半拽出来的木板解释道:“上面有字……”
根据两位将军的命令,凡是有文字的物品,都在抢救的范围内。
皇甫嵩挥手,士兵们一起帮忙,将木板上方的碎石和木块清理开,露出了完整的文字。
“是长乐宫的牌匾。”武宽认出上面的字,“这个要搬走吗?”
牌匾并不是什么珍贵的物件,但是北宫烧毁得比南宫更严重,崇德殿、德阳殿的牌匾都没能保存下来,皇甫嵩就让士兵们一起将长乐宫的牌匾抬走。
然而当牌匾被举起来后,眼尖的士兵,却发现了牌匾之下,还有一只竹筒。
士兵捡起竹筒,摇了摇,脸色一变。
“里面有东西!”
他拍掉竹筒上面的灰,呈给皇甫嵩。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皇甫嵩打开竹筒,从中取出了一卷书简。
藏在长乐宫匾额后的书简?
电光火石之间,皇甫嵩猛然想起一事,手不禁颤抖起来。
——灵帝的遗诏之争,
在场所有人中,只有他知道,灵帝遗诏,是由中常侍张让宣读的,而后大将军宋奇联手袁氏发动宫变,张让身死,再无人看过遗诏内容。
有一瞬间,他脑海中闪过将书简藏起来的想法。
“将军?”
武宽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他抬头和这位青年将军纯良的目光对视。
火光下,皇甫嵩的表情有一瞬间的狰狞,但他很快掩过,让士兵把火把凑近些。
“将军,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武宽似乎没察觉到皇甫嵩瞬间的动摇,催促道。
武宽身材高大,他身后的士兵也孔武有力,自己要是动手,恐怕胜率不到百分之十。
算了,天下还是年轻人的。
皇甫嵩在内心长叹一口气,结束了不为人知的天人交战,拉开书简。
出乎他意料的是,书简并不是他所想象的先皇遗诏,甚至连诏书都不是。
这是一份汉室的族谱。
“前头的离我们太远,看看后面!”武宽见状兴奋道。
武宽出身凉州,说话行事百无禁忌,皇甫嵩不太喜欢他这一点,不紧不慢地展开书简。
书简拉至最后,灵帝刘宏之后,他们看到了天子刘辩,却没有见到弘农王刘合。
“可能那时弘农王还未诞生。”皇甫嵩摸着下巴道,士兵中有识字的,也跟着好奇凑上来。
皇甫嵩对此无甚兴趣,想让开位置,然而视线一扫,却发现了异样。
桓帝之后,灵帝之前,一众皇子名字之后皆备注了夭折。
唯独出现了两个例外。
——刘景,还有刘真。
“艹!这不对吧!”武宽也意识到了不对,大呼小叫地一喊,士兵们纷纷都去看那两个名字,皇甫嵩想挡都来不及。
但这也不能怪武宽,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桓帝无后,所以邓太后才从诸侯王孙中,挑选出了先皇,过继到桓帝名下,登基为帝。
这两个名字后面,没有备注早夭,至少说明,在将灵帝的名字写进这份族谱之前,景和真两位皇子,仍然在世!
明明有两个皇子,却选择过继解渎亭侯?这怎么可能!
皇甫嵩当即断定:“此份汉室族谱,定是有人恶意假造的!”
可武宽对此却有不同意见:“如果是伪造,为何不拿出来,反而是藏起来,还藏在这种地方?”
“况且,长乐宫每日有宫卫巡逻,什么贼人能有这通天本事,将竹筒放在牌匾后?”
显然武宽的说辞更令人信服,士兵们隐约察觉自己触及到了汉室秘辛,各个眼冒精光:“那依将军看呢?”
“要我说啊,这族谱一定是真的,不是说梁后善妒,故而桓帝无所出吗?一定是有人想保护这两位皇子,将他们送出了皇宫!”
“有道理啊!”士兵们恍然大悟,皇甫嵩拧起眉头,陷入沉思。
“那皇子们现在在哪里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武宽摊手,士